「战略论」回归阵地战?解析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放弃机动作战的真实原因
众所周知 , 德军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隆美尔以擅长装甲机动作战而著称 , 他的外号“沙漠之狐”也是意指其在战术上灵活多变、擅长机动作战 , 他的几场成名之战都是通过使用装甲部队大胆的运动战而取得胜利的 。 但是在北非战场上最关键的阿拉曼战役中 , 隆美尔却一反常态 , 摆出了阵地战的态势 , 构筑了坚固的步兵防线 , 装甲部队也分散在整条战线上担任战术预备队 , 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集中起来使用 。 而英军最擅长的就是打一战那种按部就班的阵地战 , 最终隆美尔率领的德意非洲装甲集团军在阿拉曼一役中几乎全军覆没 , 仅有少数机动部队逃回了突尼斯 。 今天我们来详细解读下在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的战术思想 。
文章图片
“沙漠之狐”隆美尔
德意非洲装甲集团军防御部署特点
在介绍德意联军的防御部署前 , 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下阿拉曼附近的战场地形 , 以往的沙漠地段的侧翼都是暴露的(南方是无尽的沙漠 , 不可能形成一条连贯的防线) , 进攻一方的机动部队可以从南方绕过其侧翼 , 从而通过一场运动战来决出胜负 。 而这次在阿拉曼前线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态势 , 阿拉曼前线的北面是大海 , 南面是盖塔拉洼地 , 装甲部队难以从那里通过 , 因此那谁也无法迂回对方的战线 , 要想取得战役自由就必须首先正面突破对方的既设防线 。 理论上来说 , 这种地形是有利于防御一方的 , 通过防御一方可以通过构筑工事、埋设地雷来建立一条坚固的防线 , 而进攻方只能忍受这种劣势 , 强行从正面突破 。
文章图片
德军防御部署
隆美尔选择了类似一战堑壕防御系统的线式防御战术 , 步兵和炮兵单位沿整条战线平均展开 , 在步兵阵地前方是大范围的箱型地雷阵 , 这样在任何试图突破这条防线之前 , 必须先在雷场上开辟出一条或几条安全通道 , 从而为防御者争取到宝贵的反应时间 , 免遭突袭 。 德意联军的步兵阵地由前沿阵地和主防御阵地构成 , 前沿阵地仅仅是驻扎有少量兵力的警戒阵地 , 用于阻止英军对主阵地进行火力侦察 。 而主防御阵地才是最主要的战斗地点 , 位于前沿阵地后1-2公里 , 呈纵深防御部署 , 防御纵深在2-3公里 。 在往后就是装甲预备队 , 这些装甲预备队并有部署在远离前线的地方 , 而是紧在主防御阵地之后 , 可以为主阵地提供直瞄火力支援 , 增加主阵地的反坦克能力和重火力 。
文章图片
德军硬性防御战术
装甲预备队的战术使用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德意联军将装甲师都分散部署在了靠近前线的地方 , 而不是部署在纵深后方 , 担任机动部队的是德国非洲军和意大利的第20摩托化军 , 前者包括第15、21装甲师 , 后者包括“公羊”和“利托里奥”装甲师 。 由于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较弱 , 德军普遍采取了德意两军混编的方式在提高意大利的战斗力 , 装甲部队也不例外 , 在战线的北部部署了德国第15装甲师和意大利“利托里奥”装甲师 , 在战线的南部部署了德国第21装甲师和“公羊”装甲师 。
文章图片
德军装甲部队
隆美尔这种装甲单位的部署是非常有违常理的 , 按照隆美尔以往的风格 , 必然是将这些装甲师集中在一起作为一股强大的机动力量都集中使用 , 以便在局部进攻或反击作战中达成兵力优势 , 通过机动使用这些快速部队来逐个击破英军部队 。 这一次隆美尔放弃这种战术 , 将装甲部队分散部署在靠近前线的后方 , 为前线阵地提供直接的装甲支援 , 作为战术预备队使用 。 由于英军在装甲部队的数量上占据着2倍的优势 , 如果隆美尔放弃集中使用这些装甲兵力 , 而仅仅是分散作为战术预备队 , 那么德军在处处都将处于劣势 , 无法实施战役级的机动 , 而这正是此前隆美尔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
推荐阅读
- 木曉普照美最担心的事发生了,“白天鹅”浴火重生!俄罗斯图-160升级回归
- 「战略论」251/6型半履带装甲指挥车,二战德军装甲兵的指挥中枢:Sdkfz
- 航空视界:意大利成最后赢家,五角大楼已付出沉重代价,美国回归装备护卫舰
- 「军清视野」为庆祝俄军万吨巡洋回归,将举行盛大仪式,“莫斯科”号再次出现
- 「战略论」马其顿方阵的进化版:可攻可守的瑞士步兵方阵
- 「战略论」装甲师如何遂行防御作战?回顾德军“大德意志”装甲师的防御战术
- [殷霞谈育儿]回归我国会有什么下场,美国下出“驱逐令”许可馨意味被撵走,
- 【上观新闻】中国大使还原“哈萨克斯坦渴望回归中国”风波始末
- 『战略论』守不成守!回顾冬季战争中苏军第44步兵师的失败原因,攻不成攻
- 战略论▲苏军野战后勤体系的首次检验:回顾诺门坎战役中苏军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