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亮亮■颜亮亮:实事求是正风气,建章立制兴一方

【编者按】2020年是脱贫收官之年,在决战攻坚的前线,那些奋斗在基层的扶贫人以他们的行动和信念为武器,向“贫困”发起了总攻 。他们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贫困地区的发展之路,也照亮了人们的心 。面对扶贫这样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他们有什么想法,又是如何解决了一个个困难,完成了自己使命?人民网扶贫频道采访人员近期对四位扶贫人进行了采访,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故事 。
2014年10月底的一个普通的下午,颜亮亮乘坐中巴辗转了四个多小时,第一次来到位于皖西北的临泉县刘桥村(现已改名为刘桥社区)挂职工作 。
从阜阳一路走来,除了一条新修的村道还算平整,在他面前的村庄看起来脏乱不堪,缺水的地面呈现出一道道土沟,土沟上面黑黝黝的垃圾遍布 。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村民们看他的眼神都透着一股疏离和审视的意味 。
“来之前我做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是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差一些 。”颜亮亮回忆当时情形,虽然时日久远,但他仍记忆犹新 。
面对这样的景象,他没有退缩,十五年的军旅生涯培养出他一身韧劲,“既然来了,就不负所托,把事情做好 。” 放下行李和心理包袱,颜亮亮就脚踏实地开始了扶贫工作,一个又一个贫困户去帮扶、一个一个难题去解决、一年又一年去推进工作,这一干就是五年多 。
走访摸排 精准扶贫
临泉县历史悠久,近230万户籍人口数量在全国县域中数一数二 。刘桥村,虽然名为“村”,却是由13个自然村落组成,居民近5000人,其中贫困户就有284户637人 。
“和皖南的同志交流时我才知道,我们村贫困人口的数量比人家一整个村的人口还多 。”颜亮亮一户一户地挨家走访,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了初步的情况摸排 。
颜亮亮■颜亮亮:实事求是正风气,建章立制兴一方
文章图片

颜亮亮在老乡家了解情况 。受访者供图
现在谈到贫困户的情况,颜亮亮底气很足,“不仅是贫困户自己的情况,他们的亲戚、朋友、社会关系等,我都了解的清清楚楚 。”在当年扶贫工作还没有健全贫困户档案时,他就协同村干部一起梳理每个贫困户家的情况,分类整理,分析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并给出因户制宜的扶贫办法 。
贫困户姚德红的妻子患有精神残疾需要长期服药,但由于没有在当地落户,也没有二代身份证,无法享受残疾救助、医保等国家政策 。颜亮亮为了解决姚德红家的问题,多次跨省沟通协调,带着姚德红一家往返一千多公里,到湖北解决了其妻子20年没能解决的户口问题 。2016年,姚德红脱贫了,第二年女儿还考上了县一中,一家人现在生活有了盼头 。
作为一个纪检干部,颜亮亮常将“实事求是”作为工作准绳 。“我们村里一个贫困户女孩,上大学期间被帮扶,但是现在她已经毕业好几年了,大学生收入也比较高,还享受贫困户政策就很不合适了 。”
“真贫困的我们要帮扶,但已经不贫困我们也不能总给他‘递拐杖’ 。”颜亮亮如是说 。
拓产增收 从0到1
对颜亮亮来说,最困难的扶贫任务是为村集体找来增收的途径 。“面对扶贫任务,我对贫困户的帮扶还是心里有底的,但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的任务确实让我一筹莫展 。”
刘桥村当年的村集体不仅收入为零,而且还有十多万元的亏空 。初来乍到的颜亮亮拿着上级拨下的五万元扶贫基金,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颜亮亮■颜亮亮:实事求是正风气,建章立制兴一方
文章图片

颜亮亮走访村民 。受访者供图
在忙碌的工作中,大半年很快过去了,投资养殖风险比较大,投资产业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路旁的广告牌收益不错 。在比较了几家广告公司之后,他联系各方资源,在路边竖起了广告牌,并和广告公司签订合同,当年为村集体增收了五万元,完成了这项任务 。有了从0到1的突破,颜亮亮逐渐找到了为集体增收的信心和路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