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停在纸上,内蒙古赤峰千年辽塔快塌了( 二 )


据敖汉旗博物馆馆长田彦国介绍 , 目前没有资料显示 , 武安州白塔在历史上有过修缮的记录 。
采访人员查阅文件发现 , 早在2016年 , 国家文物局就在《关于武安州遗址—武安州塔保护加固工程立项的批复》中 , 同意白塔的修缮工作 。 可之后迟迟不见内蒙古启动维修 , 直到2018年白塔的处境被媒体报道引发关注 , 敖汉旗方面才回应“不知道工程立项在2016年时就通过了” 。
2018开始 , 敖汉旗终于着手起草维修方案 , 但逐级向自治区上报了2次《武安州遗址—武安州塔保护维修方案》 , 都接连被第三方评审打回修改 , 截至目前修缮仍未开始 。
敖汉旗一位不愿具名的干部透露 , 实际上当地向上提交修缮计划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 , “上面重视不够”没啥实质进展 , 现在翻回头看 , 白塔一直在纸上“修缮”了多年 。
除此之外 , 白塔也存在被人为破坏的现象 。 61岁的村民李桂金说 , 过去日子不好过 , 一些村民家垒兔舍、盖猪圈用的都是白塔上的砖 , “用铁棍使劲一撬 , 崩下来的砖头就拉回家用了” 。
在不少村民的记忆里 , 过去在白塔上爬进爬出非常容易 。
即便现在 , 村民或外地人还经常到白塔南面的洞内烧香拜佛 , 地上残留着纸钱灰烬 , 多处墙壁被熏黑 。 塔口处 , 烟花炮皮、酒瓶子、易拉罐等废物乱扔一地 。 而白塔四周的砖块上 , 刻了数不清的人名 。
保护工作拖不起
白塔维修方案设计方——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等三家单位做出的现状评估显示:塔体破损十分严重;塔基座面砖全部脱落 , 基座根部有多处盗洞;塔身部分破损十分严重;一层大檐全部掉落;塔顶和塔刹早已缺失 , 原形制不清 。
内蒙古文物局称 , 塔基空心 , 形势危急 。 敖汉旗政府则表示 , 目前白塔倾斜3度 。
当地群众和文物专家呼吁 , 白塔修缮拖不起等不起 , 亟须提高效率 , 加快启动白塔修缮 。
白塔维修方案迟迟未通过 , 除方案本身有待完善 , 也与第三方评审专家组成员换来换去、意见层出不穷有关系 。
第一版方案提交后 , 因为专家组成员持有不同意见 , 最终未能通过 。 然而 , 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并提交的第二版方案 , 却再次被专家组否决 。
采访人员采访了解到 , 当时参与第二版方案评审的专家组成员 , 全是新面孔 , 并不认同“前任”提出的修改意见 。
当地干部担忧 , 第三次维修方案正在提交 , 评审专家又再次换人 , “除了一次次划叉 , 我们更需要完善的方案 。 ”
对此 , 内蒙古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陈亚光回应 , 针对第三版维修方案 , 文物局将联络专家进行指导 , 帮助其通过方案审议 。 “资金和技术不是问题 , 维修方案一经通过 , 将立即维修 。 ”
白塔已成危险建筑 , 存在坠砖、倒塌等险情 。 但游客并不知情 , 千年辽塔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外地人前来 。
为了安全 , 白塔外围起一圈铁丝网 , 可塔东边的铁丝网早被人踏倒 , 南边的门锁也被拆掉 , 游人随便进出 。
采访人员在现场统计了一下 , 一下午时间就有近三十人前来游览 。 他们翻过铁丝网 , 钻进白塔洞内烧香拜佛 , 没有提示、没人管 。
敖汉旗的一位文物专家建议 , 白塔修缮前须严加管理 , 避免加剧对白塔的损害 , 同时避免事故发生 。
白塔的损坏、修缮的缓慢、管理的松垮 , 暴露出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窘境 。
契丹辽文化的一位研究者表示 , 对待文物、古建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 能“急诊”的就不“门诊” 。 他认为 , 内蒙古尤其是赤峰 , 红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灿若繁星 , 文物众多 , 价值不可估量 。 亟须在保护理念、保护力度、保护方式上“更走心”“更给力” , 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
【“修缮”停在纸上,内蒙古赤峰千年辽塔快塌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