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读资治通鉴▲司马家族得以成功篡夺曹魏政权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魏晋交替


小白读资治通鉴▲司马家族得以成功篡夺曹魏政权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魏晋交替
文章图片
自公元249年 ,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 , 诛杀曹爽及其党羽 , 成为曹魏政权最大的权臣 , 至公元265年 , 司马炎在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等人打下的坚实基础上 , 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 , 开创晋朝 , 短短16年 , 司马家族能够成功篡夺曹氏江山 , 绝非偶然 , 亦非权臣必能夺位那么简单 , 如果我们将司马家族篡权的整个过程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复盘 , 就能发现 , 它既有客观条件 , 也有主观努力 , 今天我们就以《资治通鉴》为主要史料依据 , 试着探寻司马家族得以成功篡权的深层次原因 。
小白读资治通鉴▲司马家族得以成功篡夺曹魏政权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魏晋交替
文章图片
晋武帝司马炎一、儒家士族豪门的社会阶层背景是篡权成功的根本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 , 官宦多以经术起家 , 并能通过传经讲学、广培门生而发展壮大 , 经年累世 , 逐渐形成一个士族门阀群起而独大的时代 。 在这样一个时代中 , “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 , 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 且不同的士族门阀之间通过联姻与门生 , 关系和地位变得更加紧密和牢固 , 士族成为皇族之下最为尊贵和显赫的社会阶层 , 这才有了东汉末年四世三公的袁绍起兵而一呼百应的局面 。
司马懿 , 正是出自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地方士族豪门 。 据《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记载:“元城令河内司马朗为主簿 , 弟懿为文学掾” , 再往前世追溯 , 据《晋书》称:“楚汉间 , 司马卬为赵将 , 与诸侯伐秦 。 秦亡 , 立为殷王 , 都河内 。 汉以其地为郡 , 子孙遂家焉 。 ”司马懿祖上早在楚汉时期便随项羽征战 , 受封殷王 , 建都河内 , 司马家族世世代代居住此地 , 历经两汉四百年 , 期间数有变乱 , 但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还能官至京兆尹 , 足可见当时的士族门阀阶层有多么兴旺 , 而司马家族世代有多么昌盛 。
小白读资治通鉴▲司马家族得以成功篡夺曹魏政权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魏晋交替
文章图片
司马懿
出身于这样一个士族门阀 , 但凡不是智力残疾 , 必然都饱受儒家思想的滋养 , 司马懿是如此 , 司马师、司马昭乃至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更是如此 。
我们看司马师在司马懿死后领大将军、录尚书事掌握大权之后 , 为治理匈奴边患 , 邓艾建议将羌胡之人居于百姓编户之外 , 目的是便于推行礼义廉耻的儒家思想教育 , 斩断奸恶作乱之路 , “司马师皆从之” 。 公元253年 , 魏军在东兴败于东吴 , 朝臣议论想要罢免诸将 , 司马师说:“我不听公休 , 以至于此 。 此我过也 , 诸将何罪!”所以此次战败 , 免了所有将领的罪过 , 只削去了司马昭一人的爵位 。 同年 , 雍州刺史陈泰请求讨伐胡人 , 导致新兴雁门二郡胡人反叛 , 司马师又称:“此我过也 , 非陈雍州之责!”把两次失败归因于己之过 , 虽然行动失误 , 却让声名远扬 , 得到将士和百姓的心悦诚服 。 司马家族无论是治军 , 还是理政 , 无不彰显着儒家的仁义思想 , 这让司马家族得以在无形中积攒民心 。
正因为如此 , 无论是司马懿在高平陵事变中诛杀曹爽 , 还是征讨反叛的太尉王凌 , 无论是司马师阴谋废掉曹芳扶持曹髦 , 还是司马昭的部下弑杀曹髦 , 都没有引起较大的动乱 , 即使是王凌、诸葛诞等人反叛 , 也是小范围反叛 , 而且并不成气候 , 大环境下司马家族还是能够得到众多人支持的 , 因为司马家族能够“擢用贤能 , 广树胜己 , 修先朝之政令 , 副众心之所求” , “夙夜匪懈 , 以恤民为先” , “任贤使能 , 各尽其心 , 其本根固矣” 。
小白读资治通鉴▲司马家族得以成功篡夺曹魏政权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魏晋交替
文章图片
司马师
反观曹操 , 他的祖父曹腾是中常侍、宦官 , 父亲曹嵩是曹腾的样子 , 就出身背景而言 , 曹操的家族是非儒家的寒族 , 宦官阶层 , 所以曹氏家族并不看重儒学 , 而是“任侠放荡 , 不治行业” , 行事不由自主地没有章法原则 , 比如娶妻 , 曹操的卞后出自倡家 , 曹丕则先以甄氏美貌为妻 , 不惜其贤德 , 反以出身卑微的郭氏为后 , 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 , 与士族门阀的思想格格不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