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世界地球日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解密可燃冰”科普研学课云端开讲

半岛采访人员 王丽平
为做好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4月19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组织了一场特别的“解密可燃冰”科普研学课程网络直播活动,邀请了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吴能友研究员主讲《可燃冰--未来新能源》科普研学课程 。
『地球日』世界地球日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解密可燃冰”科普研学课云端开讲
文章图片

活动吸引了全国多地的大量观众,特别邀请了北京市、河北省兴隆市、云南省昭通市、贵州省六盘水市、江西省赣县以及青岛市的中、小学生在线观看,总收看量达36.8万人次,获得了广泛好评,开创了线上直播科普研学实验的新形式 。
本次科普研学网络直播活动以“解密可燃冰”为主题,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吴能友研究员面向全网主讲《可燃冰—未来新能源》的科普报告;随后科研人员现场展示可燃冰样品,进行可燃冰点燃的科学实验,向公众普及海洋地质科学知识;最后吴能友研究员与观众连线互动,回答线上观众问题 。
在直播间,吴能友研究员首先向观众展示了来自海底表面、海底沉积物、冻土带以及实验室合成的可燃冰样品图像,燃烧着的火焰、微观状态下水和甲烷气体分子组成的笼形晶体模型让观众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学名为什么叫天然气水合物 。在初识可燃冰后,报告介绍了可燃冰在自然界的分布,其形成的基本条件,以及人类发现和开展可燃冰研究的科学历程,从科学好奇到天然气管道运输的工程需要,再到能源资源需求和环境保护需要,可燃冰研究无论对基础科学发展还是社会应用均有重大意义 。
『地球日』世界地球日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解密可燃冰”科普研学课云端开讲
文章图片

如此独特的可燃冰,怎么找到呢?吴能友研究员重点介绍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方法,科学家根据赋存可燃冰海底的特殊的地貌、生物群落、声波反射等特征,利用海底摄像、声波探测、深潜器观测、海底取样、海底钻探等手段寻找可燃冰 。他分享了自己从事可燃冰研究近20年的科研经历,一幅幅工作场景图,一张张笑脸,让观众深深体会到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取得创新科技成果后的自豪之情 。
【『地球日』世界地球日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解密可燃冰”科普研学课云端开讲】30分钟的科普报告结束后,吴能友研究员走下讲台,和他的科研助手们一起为观众展示了可燃冰科学实验 。通过镜头,观众看到了实验台上人工合成的可燃冰样品,以及从大海深处获取的可燃冰样品 。据吴能友研究员介绍,在实验室中,可燃冰在常温下浸泡在零下196℃的液氮中,保存时间可以长达几年 。实验助手演示了液氮遇水迅速汽化、水瞬间冷凝成冰的有趣物理现象 。他们将小块的可燃冰样品和冰块分发到现场的小朋友们手里,让大家观察它们的区别,并通过近景镜头将可燃冰分解的过程展示给线上的观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