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10海外版包装语争议:华为玻璃心,小米的暧昧?( 二 )


但所谓被高通、谷歌宠幸的小米们 , 其实也是被进一步规则束缚的生态 。 “with easy access to the Googleapps you use most”无可厚非 , 但有强化规则的用心 。
如果三大生态竞争加剧 , 规则的约束也会趋紧 。 此刻 , 任何想着依靠谷歌矮化华为的用心 , 其实都是一种麻醉 。
还有另外两重风险:
一是谷歌商业模式存在垄断风险 。
过去的捆绑模式在欧美亚早已遭遇多起诉讼 。 欧盟目前还在惩罚它 。 “with easy access to the Google appsyou use most“走过头一点 , 同样会让GMS陷入老话题 , 从而波及合作伙伴 。
二是安卓生态有它无法超越的宿命 。
逻辑上 , 开源世界 , 开放、自由、活泼 , 充满多样性 。 但它注定是粗糙的 , 安卓系玩家多年来曾不断涮苹果 , 其实本质上仍在安卓体系内部竞争 。 最近两年 , 华为成为多家同业开涮的对象 , 已经更加鲜明地证明了这点 。 这是安卓系内部的矛盾所致 。 这个系统走到极致 , 就会诞生一个反叛安卓的新生态 。 否则就只能在旧的规则里适应性的生存 。
华为鸿蒙与HMS , 看上去有美国卡脖子而落实的备份效应 , 实际上也都是操作系统与服务生态的内在博弈 。 除非华为没有更高的超越用心 , 局限于做一个成熟而混乱生态的富贵人家 。 事实上 , 从麒麟到鸿蒙到HMS , 当然还有更多 , 是它建构的整个自足的体系 。 只有经过这一过程 , 然后走向开放 , 才有真正超越的可能 。
小米们还没有到达这个地步 。 当然 , 安卓并不等于谷歌 , 它仍有富足的探索空间 。 逻辑上 , 它是一种开放的理念 , 生生不息 。 但现实的博弈中 , 谷歌并非没有私心 , 也并非没有通过规则管控而实现自身利益的动机 。 它是一家商业企业 。
一个开放的生态 , 它的规则如果由一家商业公司管控 , 它的空间必定也是有限的 。
在谷歌治理结构下的安卓生态中 , 此刻的“with easy access to the Google apps you use most“就是规则的体现 。
记得android4.0发布时 , 它还曾收紧生态 , 一度走向封闭 , 后来虽有澄清 , 但谷歌在硬件、准系统、系统领域的探索 , 仍带有垂直一体的痕迹 。
如此 , “with easy access to the Google apps you use most“一句 , 身后的小米们既要看到开放的机遇 , 又要看到开放的局限性 。 面向新一轮全球化 , 尤其是民粹鼓荡、贸易保护主义风气盛行的时刻 , 必须意识到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供应链系统 。 即便遵循开放的理念 , 也要建构更具弹性、多元、敏捷的供应链体系 , 而不能将自己的命运押在上游一两家公司手中 。
谁都不敢保证 , 今日华为的遭遇 , 正在崛起的小米身上 , 未来不会重演 。
小米是我非常欣赏的一家公司 , 但愈欣赏 , 便愈有一种警觉 。 这个刚迎来10周年的公司 , 其实已经站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 。 它的所谓竞争对手 , 其实不是华为、苹果或者其他同类企业 , 也不是单一形态的公司 , 它的商业模式、生态体系 , 是一个开放、多样、循环、自足的系统 , 它应该有更高的对标 , 而不是每个发布会上只会拿华为来开涮 。
一个只会对标华为的公司 , 你将很难真正超越华为 , 成为卓越型企业 。 当你觉得HMS此刻的被动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窗口期时 , 事实上 , 市场会逼出HMS更大的生态力量 。 华为正在围绕HMS快速强化开放的生态 , 并独立布局一些必备的应用 , 尤其是地图、账户、安全体系等 , 未来的竞争注定会更复杂 。 安卓强大 , 但也只是一种选择 。
当然不是希望小米要淡化与谷歌们的合作 , 立马建构独立生态 。 但是 , 苹果有苹果的路径 , 华为有华为的路径 , 小米也应该有小米的路径 。
小米最大的对手其实是它自己 。 它真正的挑战 , 是如果用最富效率、最富品质、最富普惠性的技术与商业要素 , 为全球最广的用户、客户提供服务 , 并承担更多责任 , 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使命驱动型公司 , 而不是今日看似十分出色实际仍在“小我”的世界博弈的角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