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古代女医怎样炼成?唐代已有培养女医的教育机构

开年大戏《女医·明妃传》大家都mark了么?无论是颜值还是服饰 , 都让观众大呼“太美”!而作为一部以真实历史人物为蓝本的中医题材电视剧 , 也让大家对于中国古代女医产生了无尽好奇 。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女医究竟是怎样的?在传男不传女的古代封建社会 , 既无招收女生的“医学院” , 又无女医坐诊的诊所 , 那些悬壶济世的女名医是如何跨越重重沟壑修得高深医术的?
途径一:出世入道
中国自汉代起 , 尤其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 道教盛行 。 道教的门徒平素除炼丹合药外 , 常研磨医理、采集方药、切磋诊治 , 所以 , 女性入道修行一方面得以挣脱俗家的约束 , 另一方面也有机会学到养生治病的医药知识 。
医术:古代女医怎样炼成?唐代已有培养女医的教育机构
文章图片

鲍姑名潜光 , 医学家、炼丹家葛洪之妻 , 中国古代四大女医之一 。 鲍姑从小生长在仕宦兼道士的家里 , 自幼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 , 对道教教义十分感兴趣 。 父亲在南海任太守期间 , 结识了同样笃信道教的葛洪 。 父亲“见洪深重之 , 以女为妻” , 鲍姑遂与葛洪结为百年之好 , 出嫁后跟从丈夫长期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 。 鲍姑医道精湛 , 擅长灸法 , 尤以治赘瘤和赘疣最为著名 。 她因地制宜 , 就地取材 , 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 , 取得显著疗效 , 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 。
医术:古代女医怎样炼成?唐代已有培养女医的教育机构
文章图片

【医术:古代女医怎样炼成?唐代已有培养女医的教育机构】鲍姑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 。 遗憾的是 , 鲍姑没有为后世留下著作 。 然而后人认为 ,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吸收了她的部分学术思想和医疗成就 。 例如该书有针灸医方109条 , 其中灸方竟占90余条 , 并且较为详细全面地论述了灸法的治疗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 这很可能得益于鲍姑在灸法上的经验总结 。 葛洪在罗浮山逝世后 , 鲍姑及其弟子到广州越岗院 , 一边修道 , 一边为百姓治病 。 她继承了丈夫和父亲的医术 , 加上自己的钻研 , 医术更加精湛 , 往往药到病除 。 人们称她为鲍仙姑 。 她去世后 , 岭南人民特地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来纪念她 。
途径二:习家传仁术
除了布道行医的民间女医外 , 大多数民间女医的成长与其家庭背景渊源极深 。 她们的家庭往往是一代或数代行医的医户人家 , 或是具有丰富医学知识的书香门第 。 她们先得家传学仁术 , 后入杏林效前贤 , 以医术济世 , 闻名于世 。
在《女医·明妃传》中刘诗诗所扮演的女主角便是明朝的著名女医谈允贤 , 我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 。 谈允贤 , 明代南直隶无锡(现江苏无锡)人 , 出生于医学世家 , 在祖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医药知识 , 15岁就遍读医典 。
医术:古代女医怎样炼成?唐代已有培养女医的教育机构
文章图片

谈氏聪明好学 , 平时自己潜心揣摩医理 , 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瞭瞭无窒碍”的地步 。 结婚不久 , 连得血气等疾 , 她不但没放弃学医 , 相反把这作为临床自我体验的学习机会 , “凡医来必先自诊视以验其言 , 药至亦必手自拣择 , 斟酌可用与否 。 ”子女有病 , 她也把这作为学医见习的机会 , 常请教祖母 , 自己亲自调理 。 在祖母的指导下 , 经过自己的勤勉努力 , 谈氏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 。 后来 , 祖母卧病不起 , 临终前将平时积累的经验方和制药工具都传给了她 。 后来谈氏谨遵祖母的遗训“行当大吾术以济人”正式行医 。 她尽其所能 , “往往获奇效” , 所以“相知女流眷属、不屑男(医)治者 , 络绎而来” , 贏得了声誉 。 谈氏五十岁时将祖母传授的医术和自己的临床经验编撰成《女医杂言》—书 , 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了鲜明而又独特的足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