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观察家@从什么时候开始,女明星离不开滤镜了?( 二 )


因为《别告诉她》而火起来的华裔女星奥菲卡娜 , 小眼睛、黑皮肤 , 并不符合当下的审美 。
她参与出演的电影 , 也并未掩饰她的外貌特点 。
《瞒天过海·美人计》中技艺高超的“小偷” , 能够瞬间偷走主角手腕上的手表 。
《摘金奇缘》中的富二代 。
黄头发 , 搞怪的衣服 , 人物设定是亚洲版的“艾伦” 。
不是好莱坞电影中典型的富人形象 。
没那么有钱 , 也不够“高端” 。
机灵劲中 , 还带着点蠢萌 。
许多人说 , 她的外貌未必突出 , 但那股没有包袱的自然机灵劲儿 , 就是没人可以拒绝的魅力 。
我们记住的 , 还有这些:
《大明宫词》里 , 太平和薛绍初见 , 我们喜欢周迅的青涩水灵 , 也难忘她少女心动的神态;
《甄嬛传》里 , 有人富贵华丽 , 有人清秀寡淡 。
有人精于算计、城府极深 , 也有人骄横刁蛮 , 有人天真烂漫……
我们在意的 , 除了一张张脸 , 还有那些各自命运中 , 不断变化、幽深复杂的人性 。
《家有儿女》 , 三个孩子 , 性格各异 , 真实灵动:
懂事的小雪 , 搞怪的刘星、可爱的小雨……
我们怀念的 , 是旧时光里的滤镜 , 总能恰到好处把美人拍出不同的风骨 。
也是那些镜头里的鲜活和立体:愿意展示缺点的勇敢、不必非要讨喜的性格、不千篇一律的人设……
-03-
警惕滤镜审美
离不开滤镜精修、不敢“丑”的 , 何止是明星 。
社交网络上 , 各种直播、短视频镜头中的素人、朋友圈里的精修照片 , 在滤镜下 , 也一个个大眼睛瓜子脸 , 皮肤白皙零毛孔 , 声音动听五音俱全 。
追求好看的角度、光洁的皮肤 , 这本无可厚非 。
但说到底 , 我们要警惕这种“滤镜审美” 。
不是警惕“美” , 而是警惕美变得单一和标准化——
一旦不符合这种标准 , 就是“丑”、就是没有魅力 。
新氧app曾联合****开展了女性调研 , 结果显示:
每6位女性中 , 就有1位在照镜子或拍照时感到焦虑 。
外形 , 极大地左右着女性的自信感 。
镜头里 , 滤镜开得越大 , 回到现实 , 落差也越大 。
“再白一点就好了 。 ”
“痘痘必须要遮住 。 ”
“皱纹不能有 , 但发际线要p一点 。 ”
……
美丽 , 从一种期待 , 变成了枷锁 。
社长承认 , 很多时候 , 人们的确有一种矛盾:
一边对过于失真的滤镜口诛笔伐 , 一边对小眼睛塌鼻梁、各种不符合主流审美的人表示嫌弃与厌恶 。
天生丽质的人不懂相貌中下的人因何自卑 , 声音优美的人不解五音不全的尴尬;
习惯被宠爱的人 , 不知道有人天生内向、口舌笨拙 , 能引起心上人的注意、得到别人的喜欢有多么不易……
他们不曾感受过那些或有心或无意的比较 , 所以不曾理解 , 那些承受太多恶意和批判的人 , 因为滤镜尝过一点“甜头” , 就此习惯、依赖、上瘾……
只是 , 外貌、声音、甚至性格、人设 , 当你给所有的东西蒙上一层虚假讨好的外衣 , 那个真实的人 , 也不存在了 。
罗马尼亚摄影师Mihaela Noroc在4年中走访全球45个国家 , 用镜头纪录了500多名女性不同的美 。
她们个个惊艳 , 却没有一张长着标准的“网红脸” , 或修图修到零瑕疵 。
在她的镜头下 , 痘印、雀斑、皱纹……清晰可见 。
但恰恰是这些皮肤的纹理、毛孔甚至疤痕 , 让我们看到生动的个体和生命的质感 。
诚如摄影师的创作初衷:
“美意味着做你自己 , 真实 , 自然 , 不做作 , 内心坦荡可鉴 。 ”
前一阵子 , 《想见你》热播 。
剧中有两个相貌相似、性格完全不同的女孩:
开朗外向的黄雨萱和内向自卑的陈韵如 。
社长欣慰的是 , 在故事的结局中 , 陈韵如没因为改变自己、“变成”黄雨萱更招人喜欢 , 就彻底失去了自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