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抗日战争中有上千“日本八路” 归国后遭不公对待( 二 )
1942年 , “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确定多条反战宣传方针 , 包括利用日军士兵的思乡情 , 宣传八路军“不杀俘虏”政策 , 鼓励弃战投诚;鼓励日军基层士兵反抗长官 , 激化官兵内部矛盾;唤醒日本士兵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 , 使其认识到侵略战争反动性 。 他们的三大“杀手锏”是阵前喊话、散发传单、寄送慰问袋和信件 。 1943年 , 日籍反战人士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作战地区散发传单百万余张 , 内容多为回忆日本故乡和说明时政形势 , “以情以理 , 双管齐下” 。 前被俘日军士兵还给自己原连队战友写信 , 获得回信的几率少则1/10 , 多则达1/3 。 每逢节日 , 他们还会向日军士兵投送装有笔记本、肥皂的慰问袋 。 尽管日军严令禁止 , 但还是有不少日军士兵留下这些“自己人”的东西 , 并相互传阅 。 日本左翼团体研究称 , 在抗战中后期 , 日籍反战者的“基层策反”对日军士气造成有效打击 。
【日本:抗日战争中有上千“日本八路” 归国后遭不公对待】
文章图片
在正面战场 , 日本人反战组织也迅速发展 , 其主要领导者是著名左翼作家鹿地亘 。 他筹建反战组织的努力 , 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协助和关心 。 1939年12月 , “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西南支部在桂林成立 , 成员包括鹿地亘等10人 。 组织成立后 , 鹿地亘立即率成员北出昆仑关 , 冒着炮火在阵地上对日军喊话 。 1940年 , “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重庆总部成立 。 同年 , 该组织反战剧《三兄弟》的巡演被时任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叫停 。 1941年8月 , 国民党方面以“存在思想不当”为由强行解散该组织 , 将除鹿地亘之外的成员关进贵州镇远的战俘营 , 并对他们实施隔离监视 , 此事也被称为“小新四军事件” , 令国内外舆论哗然 。 后来国民党在政治部内部设立“鹿地研究室” , 安排鹿地亘等少数几名日方人士收集日方情报 。 但大多数反战组织成员一直被国民党拘禁在战俘营 , 不少人因疾病折磨而死 , 到日本投降前夕大约剩余170人 。
回到日本多遭不公对待
战争结束后 , “日本八路”和左翼反战人士纷纷归国 。 他们大多数人成为和平主义者和对华友好人士 , 通过著书、报刊撰文和演讲等形式继续进行宣传 。 他们真切体会过战争的残酷与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 因此有“一定要和中国友好相处”的坚定立场 。 另外 , 他们对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宽广胸怀印象深刻 , 小林宽澄等人回忆说 , 他们放弃侵略者身份后 , 中国人民原谅并接纳他们 , 老百姓将他们当成宾客 , 为他们省出口粮 , 通宵站岗放哨 , 甚至为掩护他们献出生命 。 这些日籍反战人士成为中日友好的坚决捍卫者 , 是“对中国人民最善良情感和关照的回报” 。
文章图片
“日本八路”们回国后多数遭遇不公正对待 , 杉本一夫、小林宽澄等人被贴上“叛国者”和“赤化分子”标签 , 长期受政府监视 , 并因此找不到工作 。 不少在华反战同盟成员只能打零工度日 , 老年贫困潦倒 。 他们还经常遭受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骚扰 , 甚至是人身威胁 。 近年在日本社会总体保守化的背景下 , 这些日籍反战人士更加受到排斥 。 他们当中一些人表示 , 并不在意被视为“异类”乃至“叛徒” , 他们所顾虑的是 , 在他们逐渐老去 , 离开这个世界后 , 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 , 甚至“将战争当作儿戏”的日本人 , 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 , 如何处理自己与邻国人民的关系 , 那是相当值得担忧的 。
推荐阅读
- 日本@日本无条件投降68周年:日军在华罪行照曝光
- [小熊]今天日本战败73周年 日本所犯又一反人类罪行曝光
- 芷江@72年前日本投降,但芷江受降日本只言停战
- 『日本』日民众倾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不少人席地而坐
- 『日本』张召忠:二战日军为什么走极端去打美国阿拉斯加
- 军刀@抗战影视剧中的日本军刀用对了吗?
- 战犯@新中国改造日本战犯:从宽处理令顽石点头
- B-:曾毁灭日本的“堪萨斯之战”——战略轰炸的开端
- 『日本』在30多年时间里 日本文官们 为何始终管不了武官?
- 【日本】中国空军“空袭”日本 百万传单为唤醒日本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