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公益是一门抢手生意?,轻松筹和水滴筹员工互殴( 二 )


此前媒体公布的视频中 , 还曝出了大病众筹平台对所谓“筹款顾问”的绩效考核 。 视频中有地推人员称 , 每个月最少得完成35单 , 发不完就会被淘汰 。 有地推人员也表示 , 月薪达1.4万元 , 以每单100元计算 , 其本月应对接100单筹款 。
蔡先生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 , 据他认识的水滴筹筹款顾问透露 , 如果每月达不到15个有效单 , 就会被开除 , 而轻松筹的KPI相对低一些 , 要求完成8个有效单 。
他进一步表示 , 疫情之下的患者案例竞争比原来更激烈了 。 比如在4月月初 , 某省会城市三甲医院里有多达30多名筹款顾问 , 重症监护室门口的患者每天收到的筹款名片、宣传页就有20多张 。
“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的增量市场了 , 而是存量市场 。 之前筹款顾问是可以进入到病房里扫楼 , 但疫情影响下 , 很多医院的病房不让进了 , 大家只能在重症监护室门口或者走廊里接触到病人或者家属 , 但是患者的数量是固定的 , 筹款顾问每个月都是有任务量的 , 就会在医院出现排斥其他平台的现象 。 ”该知情人士解释道 。
该人士指出 , 尽管达不到完全的“垄断 , 但是各家平台都会尽可能最大程度去排斥其他平台 , 比如看到竞争对手平台的人 , 会给医院保卫处打电话 , 让保安将对方赶走 。
业内人士认为 , 审核不严、地推抢地盘的恶性竞争背后 , 是各大众筹平台的“流量之争” 。 “对于互联网筹款行业来说 , 流量是非常重要的 , 整个筹款行业本身的流量空间就是有限的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优质的流量价值就会显得更高 。 为了获得更多流量 , 就需要更多的人知晓平台 , 以及在平台上发布筹款信息 。 因此平台选择了雇佣筹款顾问到医院地推的方式进行推广 。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凯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说 。
【[中新经纬]公益是一门抢手生意?,轻松筹和水滴筹员工互殴】慈善与商业两难
事实上 , 水滴筹、轻松筹等众筹平台的商业模式一直备受争议 。 大病筹款平台多数分为三个业务板块:筹款、互助和保险 。 他们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帮助患者筹款以获取流量 , 继而引流至他们的互助业务 , 再进一步引流至保险业务 , 以此向保险公司收取佣金 。
而如何争取到更多患者便成为了关键 , 为此各大平台招聘了大量的“筹款顾问” 。 中新经纬采访人员在某招聘网站上看到 , 水滴集团和轻松集团等多家筹款平台都在招聘筹款顾问 , 在三线城市的工资最高能超过万元 。
“线下我们有三百多个片区经理 , 管理的1.6万多个志愿者来覆盖了中国400-500个城市 。 ”水滴筹、水滴互助创始人兼CEO沈鹏在2019年3月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 , “我们每个捐款用户的平均获客成本只有3毛钱 。 ”沈鹏说道 。
他在演讲中表示 , 先要握住高流量 , 再和保险公司谈判 , 能够取得更高的佣金 。 他还透露 , 他们与50多家保险公司合作 , 是国内众多保险公司健康险第一分销平台 , 平均每月的保费可以达到两亿多元 。
轻松筹近期也公布了保费数据 , 2020年1-2月轻松筹旗下轻松保保费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近10倍 。 不过 , 具体的保费数据 , 轻松筹并未透露 。
蔡先生表示 , 据其所知 , 大病众筹平台的保险转化率数据还是“比较不错的” 。
“大病众筹平台获得众多风险投资的青睐 , 而且其背后都有保险(包括保险代理)机构 , 筹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引流商业保险 , 难以做到真正的公益 。 商业和慈善结合很难 , 挂着公益的名义 , 背后是为了引流客户 , 更令公众难以接受 。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教师杨泽云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 。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孙宏涛谈道 , 我国的慈善事业刚刚起步 ,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 慈善事业里的大病众筹平台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 从医生的角度看 , 有些病人确实需要钱 , 大病众筹平台可以帮助一些家庭困难的患者筹集到治疗费用 。 世界上有很多善良的人 , 看到别人发生了不幸 , 愿意出钱帮助他们 , 但是利用人们的善意做商业的用途 , 这两者的冲突就会暴露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