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疏雨』兴儒学,士大夫的春天到了?实质是奴役手段,朱元璋建学校( 三 )


『梧桐疏雨』兴儒学,士大夫的春天到了?实质是奴役手段,朱元璋建学校
文章图片
2 , 控制、奴化臣下愈来愈激进
朱元璋在一开始推崇儒学确实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 也收获了很多优秀的士人 , 但是朱元璋的愿望和儒士的理想注定是矛盾的 。
刘基认为 , 治理国家必须要使用儒家传统的礼乐 , 宋濂也认为儒家先贤的重要性无可取代 , 他们都在追求者儒家的治理模式强调的是君臣共治 , 他们的坚持就惹的朱元璋很不开心 , 对于朱元璋来说 , 才不管什么道统、什么儒家 , 他就是要强化君权 , 于是就用政治来压迫士大夫的理想 , 最终的结果就是宋濂被李善长案件连坐而客死他乡 , 刘基不得善终 。
除了这种分歧之外 , 朱元璋还有浓厚的控制和制约士大夫的意味 。 例如在军权、财权等方面对于士大夫展现了充分的不信任 , 他经常“自操威柄” , 而官员们则很少参与这些方面的决策 , 可见士大夫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 皇帝集权 , 士大夫无权 , 在朱元璋的一句话中可以概括他对于士大夫的态度:“寰中士夫不为君用 , 是外其教者 , 诛其身而没其家 , 不为之过 。 ” , 这种对待士大夫就好像随时可以抛弃的猫狗 。
“取之尽锱铢 , 用之如泥沙”这是对洪武皇帝最大的概括 , 他一边废黜宰相 , 一边重刑法 , 但是又兴儒学、重视学校 , 把读书人看作洪水猛兽 , 又着重的培养他们 , 他需要的只是听话的猫狗 , 仅此而已 。
『梧桐疏雨』兴儒学,士大夫的春天到了?实质是奴役手段,朱元璋建学校
文章图片
总结:
在洪武大帝在位时期 , 士大夫们可以说是失去了自由 , 在强有力的中央体系中艰难生存 , 既不能寄情山水 , 又不能在政治中一展抱负 , 还要在每天醒来时提心吊胆唯恐飞来横祸 , 随便一顿廷杖伺候就能够半身不遂 。
因此 , 朱元璋重视着培养儒学人才 , 就好像我们养的猫猫狗狗 , 你要听话才有肉吃 , 这大大的违背了士大夫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目标 , 沦为被奴役的工具人 , 着实是士大夫们的凛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