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匠”韩志文干起了医废垃圾转运,“虽然心里有点害怕,但我是武汉人”

从1月8日到4月17日 , 武汉市肺科医院“花匠”韩志文 , 已经在医疗废物转运岗位上“兼职”整整100天 。 每天天不亮他就要赶到医院 , 一天内和两名同事将至少2吨多、70多桶医疗废物完成称重、信息录入 , 从隔离病区和ICU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处 , 再由专门的车辆运走处理 。
【“花匠”韩志文干起了医废垃圾转运,“虽然心里有点害怕,但我是武汉人”】100天里 , 他曾因心理压力大想过撂挑子不干 。 “你我都是武汉人 , 干不了治病救人的事 , 就出点力……”保洁主管张菊芳这段话 , 深深打动了他 。
医院每天产生的医废 , 从平日的30桶 , 到新冠肺炎暴发后的70桶 , 再到高峰时的120桶 , 现在跌落回40桶 , 韩志文心里的这些数字见证着疫情逐渐好转 。
特殊时期 
花匠兼职医废转运工 
50岁的韩志文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 , 家住汉阳 。 2004年 , 有过绿化工作经验的他 , 应聘到武汉市肺科医院 , 成了一名绿化养护工人 。
“花匠”韩志文干起了医废垃圾转运,“虽然心里有点害怕,但我是武汉人”
文章图片

韩志文修剪树木 采访人员孙笑天 摄
1月7日下午 , 医院保洁主管张菊芳找到韩志文 , 表示医废转运人手紧缺 , 希望他能搭把手 。
平日 , 医院一天产生医废在20到30桶之间 , 只需一名保洁员转运 。 1月初 , 医院把老住院部3、4、5楼改造后 , 专收新冠肺炎病人 , 新大楼则继续收治结核病人 。 两栋楼的医废要转运 , 而新冠肺炎病人产生的医废是普通病人的几倍 。 病人污染的被服 , 产生的生活垃圾 , 都要作为医废统一收集处理 , 医废量激增 , 平均每天达到70多桶 , 重两吨多 。
“他二话没说就应下来了 。 ”张菊芳说 , 老住院部只有一部电梯 , 医废转运需要走楼梯 , 保洁员大多是女同志 , 体力不足 。 考虑到韩志文做事踏实、聪明肯干 , 便调派他负责老住院部的医废转运 。
关于这份特殊的“兼职” , 韩志文没多想 。 医废转运每天清晨就要开始 , 1月8日早晨6点多 , 他就赶到了医院 , 正式开始工作 。
“花匠”韩志文干起了医废垃圾转运,“虽然心里有点害怕,但我是武汉人”
文章图片

穿着防护服准备转运垃圾的韩志文 采访人员孙笑天 摄
“兼职”变主业 
出入“红区”日行两三万步 
本以为最多干到春节放假 , 韩志文没想到的是 , 这份“兼职”变成了主业 。
韩志文回忆 , 1月8日 , 天下着小雨 , 气温个位数 , 他穿着防护服 , 爬上爬下 , 把病房内的四五十袋医废拎下楼 , 分别装到垃圾桶里 , 然后每次拖着两个垃圾桶走100多米 , 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处 。 “两趟下来 , 浑身上下就湿透了 , 冰凉 。 ”
长江日报-长江网采访人员在医院采访期间 , 经常遇到拖着黄色垃圾桶奔忙的韩志文 。 垃圾桶容量120升 , 一桶能装两三袋垃圾 , 装满后重量轻则20多公斤 , 重则40多公斤 , 拉起来并不轻松 。
干了几天后 , 韩志文有了经验 , 他带了两套衣服、两条毛巾到医院 , 穿防护服前 , 先把一条毛巾塞到后背 , 用于吸汗 , 午饭时把上午湿透了的衣服和毛巾晾上 , 下午上岗前再换一身新的 。
2月初 , 医院重新改造病房 , 把隔离病区搬到新大楼 。 有了医废转运专用通道和电梯 , 但收治患者也增多了 , 医废量达到高峰 , 每天超过100桶 。
有一天 , 韩志文和另外两名同事 , 从早晨6点多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 , 16个小时除了吃饭 , 基本没有停过脚 。 到了晚上 , 垃圾桶不够用了 , 隔离病区的外走廊积存了不少垃圾袋 , 他们急得跳脚 。 向院感科反映后 , 处理医废的环保公司紧急送来一车36个垃圾桶 , 解了燃眉之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