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武汉归来记者说① | 逆行武汉,无怨无悔

战“疫”名片:
杨远高是河南日报农村版摄影记者 , 现年55岁 , 长期从事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民脱贫攻坚方面的新闻报道工作 , 今年2月24日作为河南省赴武汉疫情防控宣传报道摄影小分队成员逆行武汉 , 为全国援鄂医疗队医务人员拍摄人物肖像 。 在武汉35天里 , 他不顾个人安危 , 行程数千公里 , 克服困难、认真工作 , 圆满完成此次拍摄任务 。
逆行武汉 , 无怨无悔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远高
2020鼠年春节注定要载入史册 。 春节前夕 , 武汉新冠肺炎突然爆发 。 为了阻止病毒传播、控制疫情 , 武汉不得不封城 。 来自全国各地、解放军各军种援鄂医疗队却纷纷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逆行武汉 , 抗击疫情、救治病人 。 国人也不得不被“圈”在屋子里 , 全国人民打响了抗击疫情的阻击战 。
『疫情』武汉归来记者说① | 逆行武汉,无怨无悔
文章图片

▲杨远高在进行拍摄
忽接通知奔赴武汉
2月23日中午 , 我突然接到记者部主任王东亮打来的电话的 , 他告诉我 , 省委宣传部要派一支新闻宣传报道组去武汉采访 , 并点名要摄影记者参加 。
作为河南日报农村版的一名摄影记者 , 我曾经参加了2008年赴汶川地震的采访报道工作 。 武汉疫情发生后 , 我一直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 看着每天的疫情通报 , 心情无比沉重 。 此时 , 报社要派人去武汉采访 , 虽然明知武汉疫情仍十分严重 , 但我觉着作为一名有着35年的党龄的共产党员已责无旁贷 , 必须挺身而出 , 当即报了名 。
2月24日下午2点30分 , 在省广电大厦 , 我们这支由报业集团、省广电、省摄影家协会组成的河南省赴武汉疫情防控宣传报道摄影小分队 , 在省委宣传部、报业集团等领导的声声祝福中踏上了逆行武汉的征程 。 在这支12人组成的小分队中 , 我是年龄最大的一位 。
『疫情』武汉归来记者说① | 逆行武汉,无怨无悔
文章图片

▲杨远高在给医疗队查看拍摄效果
武汉街头难见行人
下午6时 , G69高铁列车准时抵达武汉站 。 在乘车去宾馆的路上 , 车窗外华灯初上 , 而街头空无一人 , 偶尔有零星的汽车驶过 , 车厢里 , 大家默默无语 , 感觉到了丝丝恐惧 。
到达下榻的水神客舍宾馆后 , 中央指导组宣传组负责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摄影记者李舸立即召集大家开会 , 给我们下达的任务是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医务人员拍摄肖像 , 要求在限定的时间里 , 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 。 李舸同时再三叮嘱大家 , 武汉的疫情还相当严重 , 要大家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 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和杀菌消毒 , 并给每人发了13个口罩和2套防护服 。
『疫情』武汉归来记者说① | 逆行武汉,无怨无悔
文章图片

▲酒店工作人员在给杨远高进行消毒
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2月25日一早 , 我们就开始了工作 。 由于出发时并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任务 , 也不知道要采访多长时间 , 走得又实在匆忙 , 因此连拍摄人物肖像用的三脚架和室内照明灯具也没有携带 , 我们只好克服困难 , 迎难而上 。
【『疫情』武汉归来记者说① | 逆行武汉 , 无怨无悔】我们首先是给工作在雷神山医院的援鄂医疗队拍照 , 1796名医务人员分别来自辽宁、吉林、上海等多支医疗队 , 仅上海医疗队就分住在3个酒店 。 在武汉维也纳酒店 , 得知摄影师来给他们拍照 , 辽宁医疗队的队员们早早就等候在大厅 。 因条件限制 , 照片只好在室外拍摄 , 以酒店的墙壁作为背景 。 当天 , 气温较低 , 可是 , 为了能把自己最美的形象留下来 , 许多队员都脱去外套 , 穿着单薄的手术服 , 兴高采烈、精神抖擞地依次等候着拍照 。 一位刚下夜班的小姑娘激动地说:“叔叔 , 等等我 , 我去洗把脸、画个口红、描下眉!”为担心他(她)们着凉 , 我赶紧站好位置 , 快速地取景、对焦 , 一个、一个、又一个------稳稳地按下了快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