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墨子·非攻》思想的剖析:如何防御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墨子之于非攻
春秋战国时期 ,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遍地烽烟 , 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的战乱时代 , 对于战争 , 很多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总体上可分为反战、主战、慎战三派 。道家与儒家都是明确反对战争的 , 孟子、荀子猛烈抨击了战争给社会造成的巨大损失 , 为黎明百姓带来的巨大苦难 , 老子发出了“师之所处 , 荆棘生焉;大军之后 , 必有凶年”的感叹 。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等人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 对战争持肯定态度 , 商鞅有言:“以战去战 , 虽战可也;以杀止杀 , 虽杀可也 。”“名尊地广以至王者 , 何故?战胜者也;名卑地削以至于亡者 , 何故?战罢者也 。”韩非也认为战争能够壮大国力 , 指出“不战攻 , 则国何利焉?” 。
战国后期 , 随着战争强度的加大 , 军事人才辈出 , 涌现出了司马穰苴(ráng jū)、孙武、孙膑等一大批杰出的军事理论家 , 虽然他们是通过战争实践来完善自己的军事思想的 , 但是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却并非主战派 , 而是主张慎战 , 即肯定正义战争 , 反对不义战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墨子主张非攻 , 是特指反对当时的“大则攻小也 , 强则侮弱也 , 众则贼寡也 , 诈则欺愚也 , 贵则傲贱也 , 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 。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 , 把战争严格区分为“诛”(诛无道)和“攻”(攻无罪) , 即正义与非正义两类 。“兼爱天下之百姓”的战争 , 如禹攻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 , 是上中(符合)天之利、中中鬼之利、下中人之利的 , 因而有天命指示 , 有鬼神的帮助 , 是正义战争 。反之 , 大攻下 , 强凌弱 , 众暴寡 , 是“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 。是非正义的 。
墨子还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无尽的灾难 。一贻误农时 , 破坏生产 。农业是斩断了老百姓的衣食之源 。二抢劫财富 , 不劳而获 。窃入桃李 , 抢人犬豕鸡豚、牛马 , 杀人越货者 , “谓之不义” , 攻小国 , “入其沟境 , 刈(yì)其庄稼 , 斩其树木” , 同样是“不与其劳就其实 , 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 。三残害无辜 , 掠民为奴 。
墨子指出 , 大国君主命令军队攻小国 , “民之格者 , 则迳(jìng)杀之 。不格者 , 则系操而归 。丈夫以为仆圉胥(yǔ xū)靡 , 妇人以为舂酋(chōng qiú) 。” 墨子“惟非攻 , 是以讲求备御之法” , 从“非攻”出发 , 《墨子》论述了作为弱小国家如何积极防御的问题 。墨子深知 , 光讲道理 , 大国君主是不会放弃战争的 , 因而主张“深谋备御” , 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 。这些研究防御作战的论述 , 集中在《备城门》以下十一篇 , 形成了一个以城池防守为核心的防御理论体系 , 概言之 , 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是倡导积极准备 , 力争做到有备无患 。“备者 , 国之重也;食者 , 国之宝也;兵者 , 国之爪也;城者 , 所以自守也 。”“故仓无备粟 , 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 , 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廓不备全 , 不可以自守;必无备虑 , 不可以应卒 。”只有在战前进行后勤、城防、军备、外交、内政等物质和精神上诸方面的充分准备 , 才能造成守城防御战斗中的有利条件和主动地位 , 赢得防御作战胜利 。
推荐阅读
- 『墨子臣歌』阳光不同,是因为心情不同
- 『墨子臣歌』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
- 星座小蝌蚪■原创 4.17号起,思想成熟,很有主见,能谋善断的4大星座
- 「」“一叶而知秋”宋画是如何反映宋朝百姓的服饰以及思想变化的?
- 解密:若没有朱元璋,中国的儒家思想就出现了断层,也因此元朝最终败亡
- @军阀们没有思想教育,他们是靠什么来控制军队的呢?
- 「墨子臣歌」人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
- 「墨子臣歌」过去便放下,放下即自在
- 「墨子臣歌」保持乐观的心态,走着走着天就亮了,幸福也就来了
- 『墨子臣歌』其实没有什么过不去,过不去的只是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