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云#即墨区让企业“上云”成常态 创建全国工业互联网示范区

#上云#即墨区让企业“上云”成常态 创建全国工业互联网示范区
文章图片

即发集团贵华公司完成织染缝一体柔性化改造后生产效率提升30% 。
文/图 半岛采访人员 李晓哲 通讯员 吕栋
机器换人、数字车间、智能化工厂……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中小企业示范区,疫情下,青岛市即墨区政企携手努力,加快聚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加快数字化新常态的布局和尝试,用数字化手段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疫情的倒逼,不仅加速助推了即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也让企业“上云”更快地成为一种常态 。
“疫情倒逼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大大激发全社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热情,发展工业互联网正当其时 。”即墨区委书记张军说 。截至目前,即墨区已有1200余家企业纳入工业互联网改造项目库,225家企业完成初期改造,到今年年底,改造企业总数有望突破300家 。
智能改造助企业订单不降反增
智能化机器人仿佛钢铁战士般整齐排列,机械手臂飞速运转,元件贴装、光学检测一键操作,智能电表从全自动生产线上完成组装测试,包装后准备发往世界各地……4月12日,位于即墨区的青岛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正在忙碌运转 。相较于忙碌运转的机器,偌大的车间内,难觅工人的身影 。
两年前,乾程科技很多生产工序只能依靠手工进行 。2018年,公司成为即墨区首批工业互联网改造示范企业,在政府真金白银补贴下建设了透明化智能工厂 。改造后,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50%,产品不合格率由0.5‰降到0.2‰ 。
“海外客户只要来透明化智能工厂参观,十有八九就会发出订单 。澳大利亚市场的开拓就极大受益于智能工厂建设,今年澳大利亚市场订单能占到海外市场订单的40% 。”乾程科技智能供应链总监赵丰华说,得益于澳大利亚市场的开拓,疫情期间,公司的订单不降反增,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 。
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中小企业示范区,即墨区把工业互联网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切入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全国率先设立互联网工业发展办公室后,又成立了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 。
顶格研究推进机制保障了工业互联网改造的顺利进行 。统计数据显示,通过互联网赋能,“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区域创新转型升级即墨模式”日臻完善 。225家完成改造的企业,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都得到质的提升,企业产值平均增幅20%以上、利税增长26%、生产效率提高51%、能源消耗下降23% 。
形成“2+9”智能改造成果模式
发现疵点,扫码录入,数据即时汇总到织布检验工序动态系统库,当日织布瑕疵点分布情况一目了然 。即发集团贵华公司在工业互联网改造中,建起了从缝制到织造、染整的全流程高效一体化协同管控平台,实现了生产运营各环节实时监控与设备的信息交互 。
“完成织染缝一体柔性化生产改造后,公司从传统的大批量、大规模制造,转型为柔性生产、敏捷制造,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设备利用率提升20%,数据自动采集率7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30%,交货时间缩短3到10天 。”即发集团贵华公司总经理孙维法告诉采访人员 。截至目前,该集团已实施了集团内5家企业的改造,每年投入改造资金3000万元 。
拥抱互联网,即墨的模式是以区域为整体发力的 。“我们聘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院士为总顾问,组成咨询委员会,提供互联网改造的智力支持 。从2016年开始,区里还相继编制出台《即墨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意见》等一揽子政策 。截至目前,已支出政策扶持资金7000多万元,引导企业工业互联网改造投入11亿元 。”即墨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闫丕云向采访人员介绍 。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培育引导也在不断加力 。该区聚焦了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以创新平台和基地为引领,通过政策扶持、服务商技术支持,及时协调解决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集群、九类智能改造的“2+9”实践成果模式,示范引导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改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