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行走中原丨追寻河南大学医学的百年传奇
文章图片
1930年医学院配置的各种德国制造的试验仪器
□赵慎珠王明钦王学春
一
滂沱山雨终于停了下来 , 河水暴涨 , 云雾弥漫 。 山陵纵横 , 幽谷深处见不到几户人家 。 河南大学师生流亡队伍的几十户教师和家眷 , 正拖家带口 , 深一脚浅一脚 , 缓缓跋涉在泥泞的山路上 。
那是1944年5月 , 日军突袭嵩县潭头镇 , 16名鲜活的生命说没就没了 。 河南大学呕心沥血营造的深山学府 , 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下毁于一旦 。
日寇可能随时渡河 , 河大教育系教授李秉德的妻子马上就要临产 , 危难时刻 , 河大医学院教授朱德明、倪同岗夫妇 , 冒着生命危险 , 留下来为李秉德妻子接生 。
重渡沟附近的关沟村 , 溪水环绕 , 只有三户人家 。 河北岸的房东孙老汉 , 在自家屋后的竹林里 , 用毛竹、树枝搭起一个茅草庵 , 放上一张木床 , 就成了一个临时产房 。
25日清晨 , 茅草庵里传出了响亮的啼哭声 , 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 同一天 , 200多公里之外的洛阳城 , 被日军侵占 , 河南全境陷落 , 河南大学被挤在豫西南的弹丸之地南阳荆紫关 。
李秉德是洛阳人 , 家乡沦陷 , 悲从中来 , 他为在重渡沟茅庵里出生的儿子起名重庵 , 乳名小洛 。
后来 , 李秉德任西北师大校长 , 李重庵在甘肃省副省长任上出任民盟中央副主席 。 医者风骨 , 念念不忘 , 李家与朱家后代成为通家之好 , 往来密切 。
2013年 , 李重庵来到河南大学 , 看到校史馆保存完好的嵩县资料照片时 , 有些激动:“这是我的寻根之旅 , 我对河南大学有无尽的感恩 , 有血浓于水的亲情 , 常常会产生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崇敬感和亲近感 。 河大的大学精神非常可贵 , 不仅有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 更有医者仁心的高贵品德 , 同事、朋友间的同舟共济、生死与共 。 ”
二
宁静的河南大学校史馆内 , 珍藏着一本厚厚的书《九十年沧桑》 , 封面是作者张静吾的照片 。 照片上看 , 他面容清瘦 , 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 这位籍贯巩县的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 , 和蔼儒雅的外表后有着刚强执拗的意志 。
1927年夏 , 27岁的张静吾以北京德国医学院医师的身份 , 到开封拜访河南大学校长凌冰 , 力陈添设医科之必要 。 1928年 , 河南大学设置医学学科 , 与文、理、法、农一起 , 成为该校第五个学院 , 开启了河南高等医学教育的先河 。 上海同济大学医科毕业生陈雨亭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阎仲彝 , 先后出任院长 。 1934年 , 曾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读书的张静吾 , 回到母校 , 担任河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兼内科教授 。
三任院长知识渊博 , 理念超前 , 对同事信任和爱护 , 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 , 把师生紧紧团结在一起 。 他们以繁荣学术、培养人才为宗旨 , 成立医学研究会 , 创办《河南中山大学医学》季刊、《医学》周刊、《农学与医学》等学术性刊物 , 先后建立妇产科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 成立化验室等 , 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医学教育体系 。
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关爱和讲述 , 医学院创办之初 , 师资多以同济和留德博士为主 , 学生也多为优良之才 。 第一届优秀毕业生张劭 , 就曾因药物研制方面的贡献 , 入选英国皇家院士 。 1936年 , 张学良到医学院参观 , 在医学院学生的枕头下发现辩证法读物 , 可见学生阅读兴趣之广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 日本血吸虫病在中国长江流域肆虐 。 李赋京教授利用教学工作间歇期或假期 , 奔走于血吸虫病疫区 , 研究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分布情况 。 1936年 , 他在安徽省发现了一个钉螺新种 , 并首次在《中国动物学杂志》上发表这一发现 , 经正式鉴定 , 新种被命名为李氏安徽钉螺 , 填补了中国对日本血吸虫病研究的空白 。
推荐阅读
- 惊险!七旬婆婆在破旧的雨阳棚上行走,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
- 南通大学:学生再次虐狗不实,家属已报案
- 行李全面消杀,领到这些物品!漫长寒假后,今天,柳州第一批大学生返校
- 「」郑州依托沿黄生态走廊打造沿黄科创带
- 留美大学生深情表白祖国:当海外华人无法回家,家来到我们身边
- 「虐狗」已休学学生被指再虐狗,南通大学回应
- 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原副书记肖剑平被开除党籍
- 河南鹿邑县河道发现一具男尸,系身背石子溺水死亡
- 化妆品■全省首次!河南将开展婴幼儿及儿童化妆品专项整治,检查对象覆盖所有生产者
- [凡人英雄]武汉大学生志愿者马丽:为城市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