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引言
1938年9月 , 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谈 , 为避免战争的爆发 , 在捷克斯洛伐克方无人在场的情况下 , 英法两国出卖了“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 , 签订《慕尼黑协定》 , 将苏台德区割给德国 , 史称“慕尼黑阴谋” , 标志着英国绥靖外交达到了顶峰 。 然而 , 英法在慕尼黑的对德绥靖并没有换来持久的和平 , 1939年3月15日 , 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全境占领 , 绥靖政策被证明已经失败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本文插图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全境占领后 , 战争实际上已经无法避免 。 从3月到9月 , 围绕构建集体安全体系 , 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看似理性却实际上无实际效果的外交努力 , 其过程体现了对德对苏的双重标准以及英国的傲慢与偏见 。 一、英国对东欧诸国的安全保证:形式大于实际意义 , 停留在口头上的“安全保证”
3月事件后 , 英国舆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 英国政府的政策开始发生改变 。 3月17日 , 张伯伦在伯明翰的演讲中首次对希特勒发出了比较严重的警告 , “我们已享有了数百年的自由 , 我们是永远不会放弃它的” , 18日 , 英国政府询问法苏两国 , 如果德国进攻罗马尼亚 , 两国的反映问题 , 23日 , 英法宣布对荷兰、比利时提供保证 , 30日 , 英国向波兰提出安全保证 。 在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半个月的时间里 , 英国采取了一系列与绥靖政策截然不同的政策 。 4月7日 , 意大利入侵东南欧小国阿尔巴尼亚 , 英法13日宣布对罗马尼亚以及希腊提供安全承诺 。 关于英国陆军的“有限责任“论的观点开始被摒弃 , 英国政府开始主张将法国纳入英国的防御体系 , 决定立即建立一个包含有19个步兵师以及2个骑兵师的大陆远征军 。 4月15日 , 英国首次在和平时期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本文插图

英军
对于英国政府的一系列举动 , 德意两国表现出明显的轻视 。 4月7日 , 墨索里尼不顾张伯伦的警告占领阿尔巴尼亚 。 4月27日 , 希特勒宣布废除《英德海军协定》与《德波互不侵犯条约》 , 5月22日 , 德意两国军事同盟条约签订 。 在德国看来 , 英国所做出的安全保证承诺 , “不过是对同德国实行真正妥协的一种补助手段 , 只要那个唯一重要和值得努力实现的目的一旦达成 , 即同德国一旦成立协定 , 那时这一切联系便会化为乌有”;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想用扩充军备和获得同盟国的手段加强自己去与轴心国抗衡 , 但同时又企图用谈判办法同德国达到亲善的协定” 。 事实上 , 正如德国预料的一样 , 张伯伦并没有彻底放弃绥靖政策 , 在他看来 , “我连一秒钟也没有怀疑过我在慕尼黑会议上所做的事情的正确性……为了使我国在慕尼黑会议以后作好战争准备 , 我还可能做出比我所做的更多的事情”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本文插图

二战前欧洲形势
英国的安全保证换来了德意之间的强力回应 , 如果英国想真正履行对波兰等国的保证 , 按照其重整军备的程度以及可采取的措施而言 , 是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的 。 因此 , 要想真正遏制德国的战争倾向 , 与苏联进行集体主义安全谈判就成为制止战争的最后有效途径 , 英国国内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同俄国联盟”已成为“剩下的一线希望” 。 从1938年到1939年 , 丘吉尔一直提倡建立一个抵抗纳粹侵略的“大同盟” , 而“‘大同盟’的关键就是 同俄国达成谅解 , ”“没有俄国的积极援助 , 就无法维持一条反对纳粹侵略的东战线 。 ”在现实与社会各界的压力下 , 从3月到8月 , 英法与苏联之间断断续续的进行了几个月的关于建立集体安全的谈判 。 二、英法苏三国集体安全谈判:一方面要求苏联履行单方援助义务 , 另一方面从谈判态度上又没有表现出对达成谈判意向的诚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