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盆社酿 石鼎山茶,揭开范成大在石湖的归隐生活……( 二 )



石湖别墅寿栎堂一角贰1183年 , 回到石湖的范成大 , 算是真正安稳了下来 。 他徜徉于石湖山水间 , 不问时事 , 写诗 , 编纂地方志 。 诗是《四时田园杂兴》 , 地方志就是《吴郡志》 。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隐居石湖后陆续创作的一组大型组诗 , 时间跨度大 , 内容齐全 , 分为 “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辑 , 每辑12首 , 共计60首 。 范成大在古代诗坛的地位 , 也正是这组诗来确立的 。 大学者钱锺书在《宋诗选注》里不无夸赞地说 , “这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成大者” 。 这组诗的诞生 , 固然是范成大大半生的积淀 , 但石湖之功也不可忽视 , 因为诗里既有石湖的湖光山色 , 也有石湖一带的风俗民情 , 它们经由范成大以一个诗人的敏锐捕捉 , 构成了一幅南宋的田园生活图 。 其实 , 范成大在石湖 , 除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之外 , 还写了一组《村田乐府》 , 这些诗生动呈现了石湖一带乃至吴地文化的各种风俗 , 灯市、田蚕等这些日渐消失的生活习俗都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
《吴郡志》是流传至今的苏州史志上极具权威的一本书 。
作为一介归隐的官员 , 范成大有着对故土立传的伟大梦想 , 这也是古代文人的写作立场 。 况且 , 他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博物学家 , 早在广西任上就编纂过《桂海虞衡志》 , 详细记载了岭南一带的物产与风土人情 。 而且 , 他于辗转流离的仕宦生涯中相继写下的《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 , 为他后来写作《吴郡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也培养锻炼了他志书写作的敏锐性 。
范成大编纂《吴郡志》 , 一定比以往任何一部志书更加用心、卖力 。 毕竟 , 这是给故乡编志 。 他汇辑唐代陆广微《吴地记》、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等旧籍 , 广采史志 , 补充新事 , 于绍熙三年(1192)终于完成这部皇皇巨著 。 《吴郡志》的显著特点有二 , 一是艺文没有单独列出 , 而是将其分附各门之下——这种志书的写法得到了首肯 , 后人纷纷效仿;二是强化了地域特色 , 将虎丘单立一门 , 与山并列 , 开方志门目“升格”之先河 。 完成编纂《吴郡志》的第二年 , 范成大就去世了 , 尽管这是一件令人无比遗憾的事 , 但丝毫不影响它的广泛传播 。
如果从方志学的发展史来看 , 《吴郡志》得到了方志学者和目录学家的认可 , 就连编纂过《姑苏志》的王鏊都称赞“范志竣而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是赞不绝口:“征引浩博而叙述简核 , 为地志中之善本 。 ”不得不承认 , 《吴郡志》对中国地方志事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 它承上启下 , 是宋代方志体例定型化的扛鼎之作 , 也是研究苏州地区历史及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 。 而且 , 倘若从区域文化学的角度来考察 , 范成大修志看似是一己之为 , 实则影响深远 , 开启了石湖一带文人世家对吴中胜景人文渊薮的不停追寻 。 到了明代 , 世居石湖的卢氏和莫氏两大家族 , 其子孙为了“不使先贤故实隐而不彰” , 纷纷效法范成大编修志书的文化行为 , 流传至今的就有卢襄的《石湖志略》和莫震的《石湖志》 。 其中 , 前者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 后者收入《续修四库全书》 。
「」瓦盆社酿 石鼎山茶,揭开范成大在石湖的归隐生活……
文章图片

《范石湖诗集注》书影叁隐居下来的范成大 , 在石湖别墅跟新朋旧友诗酒酬唱 , 品茗赋诗 , 度过了一段快乐而浪漫的时光 。
这期间 , 他与后来同被尊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 , 唱和之作最多 。 淳熙六年二月 , 杨万里调任广东 , 任广东东路提举常平盐茶公事一职时 , 在待阙回江西老家时专程来到苏州 , 与范成大相游石湖 , 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 。 他从常州经望亭到达苏州后 , 当即写了一首《泊船百花洲 , 登姑苏台》 。 两人相见之后 , 范成大白天陪着他闲逛石湖 , 一览山水美景 , 晚上秉烛夜谈 , 抵足而眠 , 留下一段佳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