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顿」开挂的人生,少不了一张会说话的嘴:学会说话究竟有多重要?( 二 )


显然 , 在上家公司能够看到自己成长的面试者 , 一般都有着健康的自我价值感 , 更受面试者的青睐 , 得到的机会自然就更多 。
这就是种高价值互动循环:
自我价值感较高的个体 , 对自己和他人会抱有积极的预期 , 也通常会做出积极的表现 , 给人留下正面的印象 。 而这种积极的正向的反馈 , 也会激励他们重复这个积极的循环;
而相对应地 , 自我价值感较低的个体 , 倾向于对外界和自身作出消极的判断 , 作出消极防御的反应 , 给人一种消极的印象 , 最后陷入低价值互动循环里无法自拔 。
所以 , 我们的说话方式 , 不仅是情绪和想法的反映 , 也是价值观、自我价值感的体现 , 更影响着你与他人的关系和互动 。
这也就是越会说话、越有好运的道理 。
正如蔡康永说:“你越会说话 , 别人就越快乐 。 别人越快乐 , 就会越喜欢你 。 别人越喜欢你 , 你得到的帮助就越多 , 你就会越快乐 。 ”
精准表达:别自嗨 , 说让别人听得懂的话 很多时候 , 在沟通表达中 , 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以自我为中心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嗨” , 这也就造成了两大致命误会:“我以为我说明白了”和“我以为你懂了” 。
「谢尔顿」开挂的人生,少不了一张会说话的嘴:学会说话究竟有多重要?
本文插图

《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里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 是一段谢尔顿和佩妮之间的对话:
谢尔顿:我需要你帮忙解决一个符号学上的问题 。
佩妮:你说什么?
谢尔顿:符号学 , 就是研究符号和象征的学问 , 它是和语言学有关的一个哲学分支 。
佩妮:好了 , 亲爱的 , 我知道 , 你以为你在解释自己的话 , 但其实你等于什么也没说 。
面对一个“门外汉” , 以自我为中心沟通的谢尔顿 , 用晦涩难懂的术语 , 阻碍了对话的可能性 , 这就是无效沟通 。
语言是桥梁 , 也是墙 。 在《学会说话》中 , 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精准表达 , 即让别人听得懂自己所说的话 , 这就需要学会“搭桥”和“拆墙” 。
搭桥 , 即是站在对方的视角上考虑问题 , 融入对方的团体 , 使用对方熟悉的用语和词汇 , 这样才能适应对方的节奏和步伐 , 达到有效沟通 。
如何让自己和他人在同一个频道沟通呢?可以试着去翻译对方的想法:
●“你指的...可以举个具体的例子吗?”
●“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我理解的...是...你理解的是这个意思吗?”
●“我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 不知道我是否表达清楚了?”
而拆墙 , 是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 不要高高在上地拗一些专业词汇和话术 , 这样只会将沟通推向僵局 。
有句话叫:“Say it simple and stupid.”(说得简单又蠢笨) , 也就是说当你向“门外汉”解释一个专业概念时 , 需要寻找大众化、简明易懂的词汇去解释 , 将艰涩难懂的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形象 , 才能抓住人心 。
知己解彼:真诚的倾听 , 是受欢迎的第一步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 , 但只有一口 , 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
很多人不受周围人待见 , 是在理应平等的沟通中 , 把对方当作“情绪垃圾桶” , 只懂向对方吐槽和抱怨 , 说自己的事情 , 而忽略了聆听他人的需要 。
在沟通中 , 学会倾听 , 是比学会说话更至关重要的一步 。
《人性的弱点》的作者、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 , 就诠释了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
有一次 , 他去纽约参加一场晚宴 , 遇到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 。 卡耐基从始至终都没有和植物学家说上几句话 , 只是在他说话的时候全神贯注地聆听 。
晚宴结束后 , 这位植物学家向主人极力称赞卡耐基 , 称他是一个“有趣的谈话高手” , 是这场晚宴中“能鼓舞人”的一个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