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疫情时代 青岛民营医疗的出路在哪?

“公立医院是‘10头牛’,民营医院是‘30只鸡’ 。”
这是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所说的一句话,或许也正是这句话一语道破了疫情期间多数民营医院的现状 。资金方面,只支不收;经营基本恢复,但现金流压力巨大……都是摆在民营医院面前的问题 。
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医院3.2万个,其中民营医院2万个,占比62.8%,可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但实际上,民营医院数量虽多,“个头”却很小,就青岛而言情况也几近相同 。
基层诊所生意冷清、医疗机构未进帐却仍得支出等现状让本就“个头小”的青岛民营医疗机构“四面楚歌” 。而这也引发了不少“当事人们”对民营医疗机构前景的担忧: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但民营医疗前景却尚未可知 。
已占半壁江山的
民营医疗服务量却不到20%
“大门紧锁,门上通知显示,为响应疫情防控工作延迟开诊时间,具体开诊时间另行通知 。”这是北京市一家连锁口腔医院的现状,而在往日,这家医院每天都会从早上9点营业到下午6点,在大众点评上更是获得了高达4.97的评分 。而它如今的萧条状态也已成为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民营口腔医院的普遍现象 。
除了口腔医院,疫情防控期间各地社会办医疗机构门诊纷纷关停,失去收入来源 。尽管在二月中旬左右已有地方陆续宣布诊所可复诊,但不能接诊发热患者、部分地区不得开展输液治疗,再加之医保报销的冲击、公众对民营医院认知度较低等此类原就存在的问题,让错过年后诊疗高峰期的民营医疗机构“苦不堪言”,甚至看不到未来 。
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医院3.2万个,其中民营医院2万个,占比62.8%,然而占据了半壁江山的民营医院其服务量却仅占15%左右 。
尽管目前国家鼓励社会办医政策文件仍在不断发布,但是民营医院的生存发展仍是道阻且长,就其在此次疫情的表现来看,民营医院数量虽多,但“个头”却很小 。
就市场方面而言,民营医院只是补充,它们更多是考虑收入的最大化,而为疫情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它们或许不具备公立医院不惜一切代价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基因 。
『疫情』后疫情时代 青岛民营医疗的出路在哪?
文章图片

疫情下的青岛民营医疗:难熬
将视线转向青岛,民营医疗机构现状几近相同 。据某调研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受访的医院在2020年2月份的业务量和营收都同比出现了下滑,其中九成医院存在资金压力,民营医院的处境更为艰难,近六成民营医院的现金流支撑不足2个月 。
海尔医疗副总裁胡洲庆曾表示,疫情中,虽然部分科室受疫情影响必须关停,但仍通过多方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由此可见,大型医疗集团尚且承压,小规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则面临关停甚至转让的局面 。
至此,针对疫情对青岛民营医疗机构的冲击不免有人会提出疑问:这种状况究竟还会维持多久?而想要回答这一问题,则要究其“根本” 。
截至2017年底,青岛全市共有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3181家,其中医院234家,基层医疗机构2947家 。但实际上从诊疗人次看,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约九成的病人选择到公立医院而不是民营医院就医 。
【『疫情』后疫情时代 青岛民营医疗的出路在哪?】就此次疫情而言,参与抗击疫情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普遍是大型医疗集团旗下医院、三级综合类医院或在急诊、重症等学科具有较强实力的医院,也存在青岛民营医疗机构参与“抗疫”的典例,但因其规模小、分布散、医生资源少等原因使得其“抗疫”力不从心,往往需要付出相比公立医院更多的工作和协调 。
如今,疫情逐渐趋于稳定,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在艰难中“缓过神来”,但也由于疫情期间零进账或是只支不近而几近“弹尽粮绝”,对于行业未来前景更未可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