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时文』山水诗情甲天下 | 王久辛( 二 )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 , 朱自清“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 心里有了一种好奇:在这满月的光里 , 那荷塘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 于是 , 他揣着这个想法 , 看了看“在屋里拍着闰儿”的妻 , 便“悄悄地披了大衫 , 带上门出去”了……
这一个“带上门”的外出 , 可是不得了!这称得上是现当代文学经典的一次开门 。 你看 , 在文章中朱自清的观察是令人惊叹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 叶子出水很高 ,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层层的叶子中间 ,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 有袅娜地开着的 ,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 微风过处 , 送来缕缕清香 ,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
他专注于眼前荷叶的形状与姿态 , 忘却了心中的烦闷 , 而完全进入了审美的体验与想象;接下来 , 他发幽古之情 , 联想到中国古代的采莲的旧俗 。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 , 似乎很早就有 , 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 , 她们是荡着小船 , 唱着艳歌去的 。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 , 还有看采莲的人 。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 , 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 ”又联想到梁元帝的《采莲赋》等 。 以旧俗与文学中的热闹“采莲” , 反衬了此时此刻眼前荷塘月色的静谧 。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篇经典之作《荷塘月色》就这样诞生了 。 一种浪漫的情怀 , 被烦闷时刻一个“带上门”的出游彻底打开 。 作者对寻常之美的洞察 , 对洞察体验的想象 , 对想象描绘的真微 , 对真微鲜活的表达 , 实现了一次精神漫步和审美再造 。
山水对于生命的滋养
于此 , 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一次朱先生式的“带上门”后的出游呢?我们生活的周边不乏好山好水好风光 , 有些风光远胜朱先生当年的那一片荷塘月色 。 但问题是 , 我们有朱先生那样一颗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心灵吗?他在那样痛苦彷徨之时 , 仍然对美保有真挚的体验 , 被外物之情境所触动、感染 , 并能集中精力排除杂绪挥笔写下自己的文字 , 我们做得到吗?
在我看来 , 当下的我们太忙了 , 忙得四脚朝天 , “快餐式”成了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 这样的匆忙中 , 我们渐渐失去了慢慢体悟和细细回味 , 又怎么可能像王维那样沉醉于山水 , 又怎么可能像朱自清这样排遣烦忧与痛苦 , 哪怕挤出一个夜晚推门而出与星月交流、与荷塘谈心?更何况 , 还有那么多的未知世界期待着我们去猜想 , 还有那么多的暗物质渴望着我们去想象 。 我们的身心的确需要山水的滋养 , 但我们总是顾不上去滋养它们 。 这或许就是我们的病吧?我以为要当心了 , 至少 , 我要提醒一下我自己 。
我们说:山水诗情甲天下 。 这不是一句空话 。 纵观辋川诗人王维与荷塘月色下的朱自清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 , 我想说的是 , 无论古今 , 人们对山水的向往和热爱都是一样的 , 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 。 这种情感人们想要表达出来 , 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诉求 。 这种诉求 , 其实是庞大的 。 因而 , 我以为 , 山水诗情有着非常悠久而又顽强、蓬勃、博大的生命力 。 假如我们都能参悟王维与朱自清的经验 , 调整好我们对待山水的那颗心 , 也一定能写出更新、更美的锦绣华章 。
我想 , 感受与表达山水给予我们的滋养 , 就是在感受表达我们自己 。 正所谓“我思故我在” , 我们活着 , 除了吃饭 , 我们还是一支会思考的芦苇 , 会在朝霞与夕晖中变幻着不同的色彩 , 还会感受灿烂星河的悠远 , 接受江河湖海山岳冰川的洗礼 , 尤其还会表达对大地宇宙的感恩之情 , 这难道不是一个写作者擅长的吗?
『朝花时文』山水诗情甲天下 | 王久辛
本文插图

重庆三峡 沈红 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