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让队友变得更好”?

@到底什么是“让队友变得更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这样评价球员的话 , 叫做“他能够让队友变得更好” 。但实际上很少人愿意去思考这句话到底是不是真的 , 具体是指什么 。
18年前霍林格曾经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 文中的对象主要有3个人:杰森-基德、迈克尔-乔丹和约翰-斯托克顿 。其中基德对比的是2001年夏天转会前后太阳和篮网队友们的表现变化 , 乔丹对比的是一次退役、一次复出、二次退役、二次复出前后队友们的表现变化 , 斯托克顿对比的是队友们来爵士前和来爵士后的表现变化 。
对比过程比较长 , 我就不贴了 , 反正得出的结论是这3大巨星 , 其中包括两个久负盛名的指挥官 , 并没有真的让队友产生了什么质变 。
我自己尝试着操作了一下这个话题 , 发现会有这么几个难点:
●要评价球员的表现“好”还是“不好” , 得借助于一体化数据 , 这在早年的NBA缺乏足够的条件 。霍林格用的是局限性比较大的PER 。
●早年的NBA缺乏on/off数据支持 , 比如说肯扬-马丁效力于篮网时和基德做队友打出的数据 , 无法完全等同于马丁和基德同时在场打出的数据 。
●如果我们在第1点从权 , 主要参考BBR的obpm(变得更好一般是指进攻端 , 很难想象控卫在防守端让队友变得更好);在第2点妥协 , 反正早年的NBA不太拼轮换 , 那么仍然会受到样本量和各种各样特殊情况的干扰 。
●首先像基德这种职业生涯接近20年的球员 , 真正和他搭配164场以上 , 即两个赛季场次的队友 , 也就20个人 。这会导致什么情况?大部分人都是基德身边的过客 , 他们和基德搭档的赛季往往既不是生涯最佳表现 , 也不是生涯最差表现 , 基本没有对比的价值 。
●20个人里样本量太大也会产生新的麻烦 。基德队友里最典型的是理查德-杰弗森 , 纳什队友里最典型的是巴博萨和小斯 。这些人都和指挥官队友搭档了400场以上 , 也确实出现了离开他们后水准慢慢下滑的情况 。问题是NBA球员的职业生涯总共才几年?如果10多年里最巅峰的五六年刚好就是和他们搭档的 , 分手后水准下滑难道不是很正常?
●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马里昂 。他在离开太阳后慢慢沦为配角 , 也不再入选全明星 。但到底是因为他离开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纳什 , 还是因为他在30岁的年龄本来就不好维持运动型球风?讽刺的是马里昂obpm最高的赛季 , 不是搭档基德或者纳什打出来 , 而是搭档“独狼”马布里打出来的 。
●肯扬-马丁这种二年级涨球 , 刚好碰上基德来的类型应该怎么算?而且他离开篮网第一年 , 在掘金的obpm并不亚于全明星赛季 。
●有的球员还会出现巅峰赛季是搭档顶级指挥官 , 但也有打得不好的赛季同样是搭档他们 , 又该怎么评价?比如说弗莱在2009-10赛季 , 搭档纳什时打出生涯最高obpm , 但2010-11赛季和2011-12赛季还没排进生涯前5 , 反而不如纳什走后的2013-14赛季 。
在这里impact数据 , 也就是某个赛季a搭档b时的数据对比a独自带队的数据 , 其实也有局限性 。
举个例子 , 汤普森经常会出现和库里同时搭档时命中率要高于独自带队的时候 , 但这到底是因为库里让汤普森变得更好了 , 还是因为库里不在时 , 汤普森被放在了不够适合的位置上(比如要频繁持球主攻)?
【@到底什么是“让队友变得更好”?】对于这个话题我是这样觉得的:
NBA只要有主角和配角的分工 , 有球和无球的分工 , 就必然会出现无球型配角对持球型主角的依赖 。如果一支球队没有好的指挥官或者主攻手 , 必然会让一些球员摆在更不适合自己的位置上 。从这个角度说 , NBA是存在一些让无球手打得更舒服的球星的 。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规律各支球队都很了解了 , 我们不太会看到某个长期混迹联盟的球员 , 整个生涯都要扮演所谓“不合适的角色” 。马丁离开基德还会碰到安德烈-米勒 , 戈塔特离开纳什还会碰到沃尔 , 这时候对比数据就会淡化基德纳什独特的影响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