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朽林」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开启了西欧封建主义的大门
导语:强大的罗马帝国在盛极一时后走上了不可避免的衰亡之路 , 先是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 西罗马帝国又在蛮族入侵、社会动荡等一系列因素联合夹击下最终灭亡 。 从公元4世纪后半叶开始 , 日耳曼人各部落形成了几个强大的部落联盟 , 哥特人、法兰克人和汪达尔人分别从左、右、中三路向罗马帝国发起进攻 , 在被瓦解的地区上建立了一系列蛮族国家 , 敲响了这个强大帝国的末日钟声 。
最终 , 在公元476年 , 日耳曼人攻陷罗马城 , 宣告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 直接导致罗马帝国曾经的农奴制一度消亡 , 社会经济陷入暂时的混乱 。 在新建立的蛮族王国内 , 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 , 国王和地方上的大贵族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多 。
但这些蛮族王国制度建设相当落后 , 终究还是被历史所抛弃 , 先后被拜占庭和阿拉伯人消灭 , 其中 , 只有法兰克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一直存在 。 那么 , 面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大陆文明的断代 , 这个唯一留存下来的王国 , 又是如何通过改革确立封建制度 , 开启欧洲文明的新阶段?一、墨洛温王朝末期的土地制度
既然西罗马帝国是被日耳曼人攻陷的 , 那么这个来自"蛮荒之地"的野蛮文明必然会对当地的文化产生影响 。 日耳曼早期社会中存在马尔克公社 , 在政治和军事上采取亲兵制 ,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有义务服从被推举出来的首领 , 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 这种原始的民主思想在新建立的法兰克王国中还能依稀看到影子 。
本文插图
古代日耳曼人
(1)开始走上封建化道路
首先 , 我们必须明确这里提到的"封建"并不是指中国古代那种皇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 , 西方历史上的封建主义在马克·布洛赫的《封建社会》中是这样定义的:概括来说 , 指的是非血缘的、非强有力的国家权力支配的社会;社会经济制度实行的是庄园制 , 具体表现为封臣附庸于领主的一种契约关系 。 明白了其权力的分散性 , 我们才不会对西欧的封建化道路产生误解 。
"法兰克"一词是古斯堪的纳维亚语 , 意思是"勇敢" , 主要由萨利克人和里普阿尔人组成 。 墨洛温王朝的建立者是克洛维 , 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 , 他英勇善战 , 在486年苏瓦松战役后 , 率领法兰克人打败了罗马军队 , 建立了这个新兴的王朝 。 公元493年 , 克洛维与勃艮第公主结婚后皈依了基督教 , 由此 , 基督教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国教 , 教会更是获得了大量土地 , 为其后的改革埋下了伏笔 。
本文插图
克洛维指挥法兰克军队
(2)"地主"和农民的存在
公元6世纪 , 法兰克王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 墨洛温王朝在攻占高卢后 , 逐渐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 。 国王将土地赏赐给在战争过程中立功的近臣、将领 , 也因宗教原因拨给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大量土地 , 同时 , 这片土地上原有的罗马地主也保留了下来 , 这些新老"贵族"共同构成了封建地主的成分 。
而那些无权无势的自由农(包括法兰克人和罗马人) , 为了寻求更强大的庇护 , 而向大封建主寻求帮助 , 成为依附于封建主的依附农 。 没有土地的农民有的也成为封建佃户 。 这些有别于之前的土地关系都为接下来的封建土地改革打下了基础 。
本文插图
5世纪末的欧洲地图二、授予封臣的"恩地"有不同类型
到了墨洛温王朝末期 , 既然寻求封建主庇护的农民有的有自己的土地 , 有的没有土地 , 那么封建主也需要对其进行不同处理 。
(1)"恩地"类型之一:佃领地
推荐阅读
- 『远山谈房』马云预言失灵房价要爆涨?曹德旺:大量资金流入楼市将是一场灾难
- 春水满池塘:晚春情景交融的美句:好一个,人道长眉似远山,山不似长眉好
- ##南宁市良庆区:乡村医生解决偏远山村“看病难”
- 『不完美妈妈』新东方与小米联合发起“网课守护行动”,向偏远山区学生捐赠电子设备
- 心4之:法兰克王国的崛起
- 【新东方】向偏远山区学生捐赠电子设备 新东方联合小米发起“网课守护行动”
- 「远山行者」永暑礁填海造岛,如今成战略要地,发生在南海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