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大考”( 三 )


她是上海某双一流高校传媒相关专业的应届硕士生 。 秋招的时候恰逢毕业实习 , 实习岗位和公司业务都符合她的职业规划 。 带教老师告诉她可以留任 , “一心一意想留下来 , 秋招也就没有过多参与 。 ”王清心说 。 不料 , 后来带教老师调任 , 留任也就随之泡了汤 。
现在除了忙毕业论文 , 王清心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盯各个公众号、招聘网站上 , 找工作的方向为媒体和企业品牌相关 。 从2月开始 , 包括批量投递 , 她密集投了100多份简历 , 3月中旬起陆续开始视频面试 。
除了盯网站 , 她还关注着线上招聘会和其他学校的空中双选会 。 如果没有疫情 , 往年3月、4月正是各学校举行线下春季校园招聘会的时候 。 “听学长学姐说 , 他们好多都在招聘会上找到了工作 , 因为招聘会上会有双向直接沟通的流程 。 ”
让她失望的是 , 参会企业招聘的岗位和自己专业的匹配度并不高 。 在双选会中 , 应聘者可以约时间和公司沟通 , 但她发现HR并非实时在线 。 “我预约后 , 还没接到过公司的视频回复 。 ”另一方面 , 春招的竞争依然激烈 , “仅我们班就有五个同学投了同一个岗位 , 但它只招一个人 。 ”
在王清心看来 , 辅导员虽然每周会发送就业邮件 , 但含金量较低 。 学校的就业微信公众号推送的频率也较低、信息不够及时 。 她总结 , 若是能通过内推或者直接将简历投到HR的邮箱 , 会更靠谱一些 。
她加了一些求职群 , 在群里 , 大家会讨论近况 , 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焦虑 , “有同学的实习因为疫情转为线上以后 , 其实他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也就少了 , 然后失去了转正机会 。 ”她说 , “毕竟已经到了这个节点 , 希望工作可以早点定下来 。 ”
目前 , 她虽然收到了4个offer , 但都不怎么心仪 , 公司前景和待遇都是她犹豫不决的因素 。
徐楠也有着类似王清心的经历 , 工作原本几乎尘埃落定 , 而疫情的爆发让她回到了原点 。
徐楠是上海某普通二本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 今年年初时 , 她已经开始了在某旅游公司的转正流程 。 然而疫情导致旅游行业遭受重创 , 徐楠的工作随之完全停摆 , 转正的日子没了定数 。
她只好一边写毕业论文 , 一边重新寻找工作机会 。 徐楠说 , 自己的专业与广告相通 , 发展面向很多 , 最初找工作时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 基本投了简历很快能收到面试通知 。 然而截至3月底 , 她投递了近30份简历 , 只有2、3家公司回复 。
“本来想着自己工作找得早 , 定下也早 , 现在因为疫情 , 有点失落和无措 。 ”
线下面试改为视频或电话面试后 , 徐楠坦言 , 这无形中加大了求职者的压力 。 自己不能即时把握面试官的情绪和面试氛围 , 很容易紧张 , 也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 。
徐楠也在转变策略 , 放宽求职视野 。 4月初 , 一家服装店的营销岗位递来了offer , 与规划中的方向相距甚远 , 但她还是决定先试试看 。
求职和继续考研 , 做好两手准备
在春招中屡屡碰壁的还有小夏 , 继续求职还是准备“二战”考研成为了她当下最纠结的问题 。
小夏在上海某财经院校就读经管类专业 , 原以为考研成绩出来后再找工作也来得及 。 然而 , 今年考研笔试成绩的公布时间有所推迟 。 小夏得知无缘梦校后 , 立马着手修改、投递简历 , 加入春招大军 。
“实际上在3月以前 , 很多快消公司的春招都结束了 。 ”小夏有点懊恼 , 毕竟她一直以来都想进入大型快消公司工作 。
提到唯一一次的线上面试 , 和徐楠一样 , 她觉得视频面试效果不佳 , 过程中缺乏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互动 。 “当你目视前方看着面试官时 , 可能对方看到的是你在斜着眼睛说话 。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小夏意向求职的公司标准也在降低 , 中小企业成为了现阶段的重点方向 。 同时 , 她也关注着国企和事业单位的用人信息 , 她坦言 , “很多单位都只招985、211的学生 , 哪怕没有明确要求 , 但隐性门槛是一直存在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