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网』手工绣制虎头靴 李凤莲让“年代记忆”依然留在眼前



『商丘网』手工绣制虎头靴 李凤莲让“年代记忆”依然留在眼前
本文插图

李凤莲在做蒲草扇

『商丘网』手工绣制虎头靴 李凤莲让“年代记忆”依然留在眼前
本文插图

李凤莲和她制作的虎头靴
家住柘城县的78岁老人李凤莲 , 自幼可谓是心灵手巧 , 尤其在手工绣制虎头靴上 , 绝对是一把好手 。
如今 , 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虎头靴 , 似乎真在许多人的记忆之中还能寻找到些许的模样 , 但在李凤莲老人的手中 , 却依然焕发出不凡的色彩 。
悄悄学会的手艺
李凤莲手工绣制的虎头靴 , 在柘城挺有名气 。
虎头虎脑、吉祥可爱的虎头靴 , 在民俗文化不断升温的时代里 , 愈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 但是对于李凤莲来说 , 制作虎头靴不仅是“老有所为”和“发挥余热” , 更多的则是自童年延续而来的宝贵记忆 。
出生于1942年的李凤莲 , 当时的家住在柘城县城关镇旧西门村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当时自家附近就是柘城县的老城墙 , 而且在附近的河中 , 还生长着许多的芦苇和蒲草 。
虽然从未见过那时的柘城 , 但是在老人的描述中 , 采访人员感受到了如画般的美景 。
李凤莲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 父亲在县城工作 , 母亲一个人在家照顾着四个孩子 , “那时候哪有卖鞋的啊 , 穿的鞋子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的” 。
儿时的李凤莲 , 经常静静地看着母亲为家人做鞋子 。 耳濡目染之下 , 居然“悄悄地”就学会了这门手艺 。
“1952年 , 我10岁的时候才去县实验小学上了学 。 ”李凤莲说 , 在她13岁的时候 , 就摸索着做起了布鞋 , “没有学过 , 只是照着母亲做鞋子的样子来做 。 ”没想到 , 自己摸索之下做出的布鞋不但样子好看 , 穿着也舒服 , 从此李凤莲就喜欢上了自己动手做鞋子 。
“那时候 , 女孩子都流行穿花布鞋 。 ”李凤莲说 , 做花布鞋的时候 , 先要用面糊将白布、麻布等一层层地粘在一起 , 然后用针纳出布鞋底 , “布鞋说是千层底 , 一层层的布 , 一针针地纳 , 丝毫马虎不得 , 这样做出来的鞋子才能穿着舒服 , 而且耐磨!”
年代记忆
除了做布鞋 , 李凤莲还擅长用蒲草编制扇子 。 她说这同样没有正儿八经去学 , 而是偷偷地学来的 , “小时候 , 我们村里有个老太太是盲人 , 她经常用蒲草编制扇子和蒲草包 , 我就站在一旁看” 。
会蒲草编制手艺的老太太是盲人 , 丝毫没有发觉年幼的李凤莲站在一旁“偷学” 。
“那个年代 , 蒲草包能卖5分钱一个 。 ”李凤莲说 , 对于物资匮乏的年代来说 , 编制一个蒲草包或者蒲草扇就能卖几分钱 , 也是挺“创收”的事情了 。
此后 , 李凤莲参加工作 , 结婚 , 还生育了5个孩子 。 初始 , 因为5个孩子穿鞋子的需求确实不小 , 她依然选择自己做来解决 , “后来虽然有卖鞋子的 , 但是生活条件不好 , 也买不起啊 , 只能还是自己动手做了” 。
在很长的时间里 , 李凤莲都会亲手做单布鞋、棉布鞋和布凉鞋来给孩子和家人穿 。 不管四季如何变幻 , 自己做的鞋子总是可以满足家人的需求 。
“改革开放以后 , 日子就过得越来越好了 , 穿的鞋子都是买来的了 , 也不怎么做了 。 ”虽然家人穿的鞋子不用做了 , 但是婴儿穿的虎头靴却是难以买到的“稀罕物件” , 李凤莲依然亲手来做 , “开始的时候也就是给亲戚们做些 , 后来单位同事听说后也让我做” 。
李凤莲说 , 在豫东 , 尤其是在柘城 , 遇到生孩子的事情 , 孩子的姥姥家就需要送去虎头靴 , “那时候要是姥姥家不送的话 , 婆家都不愿意” 。
在民俗的背后 , 虎头靴还有着特殊的含义 , 代表着穿上虎头靴的孩子能够虎虎生威地茁壮成长 。
虎头靴 , 是我国中原地区传统手工艺品 , 因靴如虎头状而得名 。 其做工极其复杂 , 包括刺绣、拔花、打籽等多种针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