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青年编剧生态调查报告:胡歌是最想合作的演员

『收入』青年编剧生态调查报告:胡歌是最想合作的演员
文章图片

胡歌成为受访青年编剧们最想合作的演员
国内青年编剧由哪些人构成?他们的从业状态如何?新冠肺炎疫情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2019-2020中国青年编剧生态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青年编剧中近六成为单打独斗的独立编剧,超七成编剧年收入不足20万元,受疫情影响,近半编剧2020年收入恐将缩水 。
该报告由华语国际编剧节联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凡影·画外hoWide于2019年末共同发起,共调研了208位20-40岁之间、至少拥有一部完整署名作品的青年编剧 。
超八成有本科以上学历
调研发现,超过八成的受访编剧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近半数为戏剧影视文学或其他相关专业 。同时,还有不少诸如建筑学、医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等背景的人走进这一行 。编剧学科背景的多样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多类型、多题材行业剧的开拓 。仅就受访者的最高学历毕业院校来看,北京电影学院是编剧的最大输出地,其次是中央戏剧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 。
作为行业资历不深的青年编剧,有七成受访者都是经由老师或朋友介绍来获得项目机会 。或许也是因为年轻,近六成的受访编剧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加入经纪公司、制片公司或是编剧工作室 。大多数人平均每年接一到两个剧本项目,且很难同时应付多个项目 。
“被认可”是衡量成功的标准
“被认可”是多数受访编剧心中“成功编剧”的衡量标准 。同时也有不少受访编剧表示,“写出有价值、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才算是成功的编剧 。“收入”在衡量标准中则被排在后位 。
谈及自己作品最重要的价值时,超过半数的编剧把“观众口碑”“业内的肯定和荣誉”以及“自我艺术追求的实现”放在了前三位,“名利”反而不是他们特别在意的问题,这与他们在判断“成功编剧”时的选择非常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投资方和项目方常常会对创作给出各类的意见,但他们的满意程度却是受访编剧们相对较少考虑的因素 。
超过九成的受访编剧认为,“讲故事的能力”是编剧的核心技能 。有编剧特别强调了讲故事的能力中“逻辑能力”的重要性,认为不少故事缺乏基本的逻辑 。
超七成年收入20万元以下
和其他行业一样,新入行的年轻编剧收入并不太高 。受访编剧上一年的税后年收入普遍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下,这个比例超过七成 。同时,仅有7%受访编剧对收入明确表示“满意” 。而在2018年的调研中,表示“满意”的受访编剧占17%,整体的收入满意度有明显下降 。很多受访编剧表示,过去一年行业整体不太景气,加上一个项目要做1-2年,到手的收入算下来并不多 。超过七成的受访编剧表示,最近两年受到市场收缩、资本退潮的影响,项目数和收入都有所下降,尤其是独立编剧受到的冲击最大 。
收入较高的多是入行多年的资深编剧 。208位受访者中,上年度收入过百万的有11位,其中10位的从业年限超过7年,另一位也在编剧行业干了四年以上,这11位高收入编剧大多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 。
109位编剧参与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影响的补充调研 。其中,85位受访编剧表示他们正在进行的项目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过,超过六成的编剧转移到线上工作 。受疫情影响,有45%的受访青年编剧明确表示2020年度收入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19%的人则表示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对于收入不高的青年编剧来说,未来生存压力会更大一些 。
75%遭遇过被“骗稿”
在法务方面提到最多的是被“骗稿”(如剧本被采用但无署名,被盗用创意大纲或核心情节等) 。受访青年编剧中有过这一经历的比例高达75%,且近半数是入行不到三年的新手编剧 。而且大多数编剧表示很难维权,业内缺乏有效的保障手段和维权支持,一般只能“认倒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