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玉树·新生活】玉树:“光明天路”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二 )
震中 , 玉树结古地区禅古、西杭、当代等7座相对较大的电站均受到不同程度损毁 , 其中西杭、当代电站基本报废 , 仅有禅古、拉贡两座电站在正常发电 。震区3座35千伏变电站、所有供电线路全部损坏 , 导致玉树地区缺电严重 , 小到居民生活用电 , 大到恢复重建甚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制约 。
灾后恢复重建初期 , 当时只有10台燃油机组并网发电保证个别需求 , 后来国家电网从结古110千伏变电站这个玉树灾后重建的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 , 到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电力供应的结古35千伏变电站 , 供电可靠性才显著提高 。
2012年 , 随着查隆通水电站和金太阳光伏电站等一批电站的投入使用 , 玉树地区总发电装机容量将提升到6万多千瓦 , 但是仍然有很大的电力供需缺口 。通俗一点讲 , 当时玉树的这点电 , 就像一碗米 , 用它来熬粥 , 太稀 , 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吃饱 , 只能尽量平衡需求 。
直至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玉树各族人民翘首企盼的“光明天路”完工通电 , 这一局面才得以扭转 。
(三)
在国网玉树供电公司采访期间 , 建设部主任赵俊文说了这样一组令人唏嘘的数据——施工点海拔高度落差达千米 , 地形变化多样 , 沿线覆盖了高山、雪岭、草甸、湿地、沼泽等多种地形地貌 。每座铁塔都是一座里程碑 , 云端的电力工人努力适应着平均4300米的高海拔和只有平原地区60%的含氧量 。冬季气温零下18度的严寒让他们总穿着厚厚的冬装 , 干燥的气候使他们的嘴唇总是干燥 , 青肿 。
在谈到在玉树进行电网建设工作时 , 这位从2013年10月援建玉树并工作至今的“老玉树”叹了一口说:“这就是玉树 , 工作艰苦没办法 , 必须克服 。”
是的 , 他们克服了 。有效施工期短——工程从开工到投产只有一年时间 , 但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 天气寒冷 , 每年仅有4月至10月大约半年的有效施工期;
克服了建设者健康保障——建设者面临缺氧、高寒、风雪等极端气候条件 , 要持续挑战体能极限 , 高原生理健康保障困难 , 外协工因不适应高原环境流失率高;
克服了物资供应困难大——工程所需变电、输电设备物资种类数量多 , 招标生产周期短 , 运距长、路况差;
克服了科技创新任务重——供电线路穿越高海拔地区 , 电气标准要求高 。线路输电距离长 , 加之玉树地区电网架薄弱 , 电压和频率稳定问题突出 , 冻土、设备外绝缘、系统稳定控制等专题研究迫在眉睫;
更为重要的是 , 他们克服了保护生态的高要求 。为保护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 电力建设者逢山不开路、遇水不架桥 , 以最原始、最艰苦的办法 , 用骡马驮运电力物资 , 用双手掏挖铁塔基础 , 在当时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生态电力建设攻坚战 。
这其中就产生了一支独特的运输队——骡子队 。赵俊文告诉采访人员 , 当时因施工期紧张 , 加之山高坡陡 , 安装高压铁塔很困难 。如果按常规施工 , 就必须先用机械劈山修路 , 再运输材料上山 。这样不仅会拉长工期 , 而且势必会破坏山体和植被 , 甚至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 。正当他们犯愁时 , 有人向他们推介了四川凉山的骡子队 。“有了骡子组成的特殊运输队 , 不仅加快了工期 , 又保护了生态 , 真是一举两得 。”
推荐阅读
- #一线#【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坚守一线 细心呵护
- ■光明日报:先行先试,荣成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主旋律
- 数说■玉树十年:数说脱贫攻坚 小康路上不掉队
- 「建设」一图读懂玉树地震十年生态文明建设
- 『』MV《白衣战士情》,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 「数说」玉树十年:数说脱贫攻坚 小康路上不掉队
- 建设:一图读懂玉树地震十年生态文明建设
- 「创始人」韩东国际创始人刘彩凤 打破传统顺应发展开创护肤养生新时代
- 图解|玉树十年:数说脱贫攻坚 小康路上不掉队
- 一图读懂玉树地震十年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