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国藩人生智慧: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是强者,实际却外强中干



『曾国藩』曾国藩人生智慧: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是强者,实际却外强中干
本文插图

上回讲到“太平天国”本是曾国藩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 但因咸丰皇帝的猜疑 , 曾国藩最后落得个只能回家守孝三年 。 在家的曾国藩懊悔莫及 , 以至于理学家的风度荡然无存 。
苦闷无聊之中 , 他翻起了老庄著作 , 以求静心 。 他一边思索着千年前贤哲流传下来的话语 , 一边一遍又一遍的回忆自创立湘团以来发生的每件事 。 终于 , 他反思到在官场之上一再碰壁 , 不光是皇帝不信任 , 大臣多私心 , 自己的个性、脾气、风格上的诸多缺陷 , 也是重要原因 。
现在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事 , 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 , 自以为居心正大 , 人浊我清 , 高已卑人 , 锋芒毕露 , 常引起他人的反感 。 此时的他翻阅旧日信稿 , 发现了当日武昌告急时 , 他请求骆秉章发兵援救的一封信 。 写这封信时 , 他觉得字字有理有据 , 今天读来 , 却发现字字如锥如芒 。

『曾国藩』曾国藩人生智慧: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是强者,实际却外强中干
本文插图
【『曾国藩』曾国藩人生智慧: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是强者,实际却外强中干】

信中称湖南湖北“唇齿利害之间 , 不待智者而知也” , 不仅没有一点商量的口气 , 而且还略带嘲讽之意 。 为了防止骆秉章干预他募练水师 , 他又在信中早早地表明态度 , “其水路筹备一端 , 则听侍(曾自称)在此兴办 , 老前辈不必分虑及之 。 断不可又派员别为措置” 。 仍是一副舍我其谁、比谁都高明的架势 。
怪不得当日骆秉章批评他刚愎自用 。 骆秉章回信的原话是说他做事听不进别人意见 , 所以也就没人愿意给他出主意 。 当时听这话他不以为然 , 今天想来 , 才发现确实说到了自己的痛处 。
曾国藩这才认识到 , 行事过于方刚者 , 表面上似乎是强者 , 实际上却外强中干 。 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 , 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 。 所谓“天下之至柔 , 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所以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 曾国藩在这里把家居的两年称为“大悔大悟”之年 , 经过一年多的乡居沉淀 , 曾国藩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

『曾国藩』曾国藩人生智慧: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是强者,实际却外强中干
本文插图

人算不如天算 。 曾国藩本以为平定太平天国之战与自己没有关系了 。 不想在天京内讧之后 , 太平天国势力回光返照 , 攻破了清军江南江北大营 。 咸丰八年皇帝不得不重新起用曾国藩 。 此时的曾国藩也再不提任何条件 , 立刻出山 。
其实太平军攻破江南江北两座大营 , 表面上看 , 是太平天国赢了 , 但实际上 , 这是太平天国自掘坟墓之举 。 这场战役的发起者是太平天国的洪仁玕 , 他当时是太平天国的军师 , 策划了太平军后期的主要重大战役 , 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思想较先进、较有才干的人 。 当时清廷动用绿营在长江下游经营江南、江北两座大营3年 , 企图围困天京 , 而洪仁玕指挥太平军采用迂回作战、声东击西的战术 , 连续攻破江南江北两座大营 , 解除了天京的肘腋之患 。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 , 攻破江南江北大营在局部扭转了太平天国不利的局面 , 但这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 , 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没有能够洞悉当时的天下形势 , 而只是从表面现象出发作出了战略部署 。

『曾国藩』曾国藩人生智慧: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是强者,实际却外强中干
本文插图

实际上 , 在那个时期天下主要有三股势力 , 一是清廷领导的绿营军 , 二是以湘军为主力的地方武装 , 三是太平天国的农民军 。 表面看太平天国的主要敌人是清政府 , 但其实他们最大的敌人是湘军 , 因为绿营虽为名义上的正规军 , 但是经过几十上百年的养尊处优 , 早已腐败不堪 , 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 而以湘军为首的地方武装 , 正在蓬勃发展之中 , 而且组建的目的就是战争 , 再加上其领导人野心勃勃、进取心很强 , 所以湘军才是太平天国真正的对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