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长安十二时辰:舌尖上的美食,唐人为何不吃鲤鱼,锦鲤:动我试试


《长安十二时辰》影视剧 , 是一部高度写实的历史剧 , 再现了千年前盛唐人民的生活场景 , 从建筑造型 , 室内装饰 , 衣裳服饰 , 插花艺术 , 面部妆容 , 珠宝首饰 , 胡人贸易 , 几乎都是历史的真实再现;从人物的配饰 , 工匠的刀具 , 花房里的增温系统 , 棺材店里的唐三彩 , 以及倒出来的红酒 ,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 同时又能体会到大唐的盛世繁荣 。

#长安#长安十二时辰:舌尖上的美食,唐人为何不吃鲤鱼,锦鲤:动我试试
本文插图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 , 更关注的是唐人的美食 , 剧照由雷佳音扮演的张小敬 , 从监狱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吃水盆羊肉 , 吃得鸡头白脸 , 三下五除二 , 哧溜 , 哧溜就吃完一碗 , 观众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味 , 剧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美食 , 例如火晶柿子 , 大量的异域水果 , 葡萄酒 , 还有外来的胡人食品 , 胡饼 , 奶酪 , 驼蹄羹等等 。
在肉类美食中 , 羊肉是主角 , 唐朝用羊肉做的菜肴很多 , 例如在烧尾宴(相当于满汉全席的答谢宴)上 , 有通花软牛肠(把羊脊髓和佐料灌注到牛肠中) , 羊皮花丝(羊肚切成细丝) , 红羊枝杖(类似于烤全羊) , 五生盘(猪、牛、熊、鹿、羊肉制成的刺身拼盘) , 升平炙(鹿舌和羊舌) , 锦装鳖(羊脂烹饪甲鱼) , 此外还有回汤武库、浑羊殁忽、生羊脍等 , 现代人很少见到的美食 。

#长安#长安十二时辰:舌尖上的美食,唐人为何不吃鲤鱼,锦鲤:动我试试
本文插图

俗话说 , 在菜肴当中鱼是最大的官 , 无鱼不成席 , 一场大唐的舌尖盛宴怎么能少了鱼肉?那么唐人都是如何吃鱼的呢?又是如何捕鱼的呢?为何崇尚鲤鱼(锦鲤)呢?我们先来了解下唐代的捕鱼方法 。
唐朝捕鱼方法
唐朝的捕鱼技术在前代捕鱼经验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 , 捕鱼方法和捕鱼用具都有很大的进步 , 主要有猎捕:就是用木叉 , 弓箭 , 茅镖等直接在水中叉鱼 , 当然这只适合在潜水区域;网捕:顾名思义就是用网捕鱼 , 当然 , 那时候的渔网没有现代的先进 , 网捕 , 捕鱼量大 , 使用范围广 。
《渔具诗》记载“大凡结绳持网者 , 总谓之网罟”“大罟纲目繁 , 牵时万鬐入 , 尚悔不横流 , 恐他人更得” 。
笼捕:就是用口小肚大 , 呈圆锥形的鱼笼捕鱼 , 材料多是由竹木编成的 , 适合在浅水区域捕鱼;诱捕:利用声音驱赶的原理 , 或布置“鱼阵”等引诱方法捕鱼 。 兽捕:利用驯化过的鸬鹚和水獭进行捕鱼 , 当水流很急 , 水浅的难以下网时 , 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

#长安#长安十二时辰:舌尖上的美食,唐人为何不吃鲤鱼,锦鲤:动我试试
本文插图

《酉阳杂俎》记载“元和末年 , 有百姓 , 养獭余头 , 捕鱼为业 , 无网罟之劳 , 而获利相若 , 群獭藉膝 , 驯若守狗 。 ”
药捕:利用植物分泌的毒液来毒死鱼群 , 捕捉量很大 , 这种方法不可取 , 是竭泽而渔的一种方式 , 不仅污染水体 , 而且容易造成毒素在鱼体中残留 , 引起食物中毒;钓捕:就是钓鱼 , 具有娱乐性的一种捕鱼手段 。
唐朝鱼的养殖
有唐一朝 , 除了上述诸多的捕鱼方法外 , 其养鱼业也很发达 , 在唐朝以前 , 人工养鱼的品种主要以鲤鱼为主 , 到了唐朝品种扩展到青鱼、鳙鱼、草鱼、鲢鱼等等四大鱼种 。 养鱼的方法也有很多 , 鱼池养鱼 , 稻田养鱼一举两得 , 还有天然河流 , 湖泊养鱼等等 。

#长安#长安十二时辰:舌尖上的美食,唐人为何不吃鲤鱼,锦鲤:动我试试
本文插图

民以食为天 , 对于吃货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鱼的食用了 , 随着唐代烹饪技术和厨技发展 , 吃鱼的方法真是种类繁多 , 但无外乎主要有生吃和熟制两种 , 先来了解下鱼的生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