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位新闻"老兵"转型:时间是最好的显影剂( 二 )


经过不到1小时的紧张筹备 , 下午两点 , 《防汛进行时》融媒特别直播在“无限龙江”APP推出 。 52分钟的直播中 , 网友看到了近50路采访人员从各地发回的最新汛情报道 , 也看到了全省各应急平台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 , 还看到了新闻采访人员们在抗洪前线采访的同时 , 充分发挥社会传播影响力 , 引导各地居民有序出行 , 配合防汛工作顺利开展 。 到直播结束时 , 累计观看人数近百万 。

新闻@两位新闻"老兵"转型:时间是最好的显影剂
本文插图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防汛抢险融媒直播《防汛进行时》正在直播 。
这是一次没有任何预热宣传的临时直播 , 也是黑龙江广电的第一次融媒联动网络直播 。 我第一次成为了一名“网络主播” 。 直播结束后 , 同事们开玩笑说 , 别的主播都是靠噱头 , 你是靠“后台” 。 是啊 , 我的“后台” , 是一群敢想、敢拼的小伙伴 , 是应势而动、打破壁垒、创新格局的黑龙江广电 。
在后来的总结会上 , 我又听到了那句话 , “做新闻工作就像在海边走路 , 浪花会不断把你的脚印抹平 。 想要留下点什么 , 就得不停地走下去 。 ”说话的人就是曾经电视里的那个让我敬佩、给我启蒙的新闻采访人员 , 如今他已经成为我工作中的师长 。 已从事新闻工作15年的我 , 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 那就是:努力到用尽全力 , 拼搏到感动自己 , 不停地走下去……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王坚颖:
在融合转型中奋楫争流
时间是最好的显影剂 , 在20多年的工作里 , 我做摄影采访人员业务没有掉过队 , 在融媒体发展、全媒体建设的过程中也没掉过队 。 百舸争流 , 奋楫者先 , 这条新闻路我且行且珍惜 。
身体“老了”无法避免 , 功夫还没“老了” , 心就不会“老了” 。
突然被人提醒工作20多年了 , 心里一惊 , 惊的是这么快 , 觉得时间非常残酷 。 但可能是一直工作在一线 , 一直和年轻人一起战斗 , 对自己“老了”这件事还不敏感 , 更得益于在浙江日报这样的传统纸媒里 , 作为已经顺利转型的全媒体视频影像采访人员 , 在融媒体的大势前 , 自己的本领也已经升级换代 , 更对“老了”没太大压力 。
顺利转型固然要付出个人的努力 , 但首先要感谢浙报集团在媒体转型期 , 应势推出的融媒体举措——2017年元旦 , 浙江日报图片中心和浙江在线新闻中心视频图片部融合 , “浙视频”应势而出 。 仅仅两年 , “浙视频”占据省级党媒视频团队排头兵地位 , 影响力和内容流量相当可观 , 变现模式已经有实际成效 。 近年来亲眼目睹多家纸媒摄影部的撤销 , 大批摄影采访人员或改行或流失 。 我得感激浙报这艘大船的应势而争 , 给“浙视频”团队创造了转型升级、抓住融媒体红利期的机会 。 这个机会 , 对需要团队作战的视频从业者来说尤为珍贵 , 对需要转型的图片采访人员来说需要感恩 。
大船应势争流 , 水手需奋楫 。
“浙视频”融合之初 , 大家都是被推着走 , 也时常听到一些牢骚 , 对融合后的陌生工作有抵触心理 , 原来只做报纸的图片编辑会抱怨网络图片的效率和数量要求 , 图片采访人员会抱怨视频剪辑的入手难度 , 惯做专题视频的采访人员也会抱怨做新闻的内容要求 。
得益于在集团多个媒体平台工作 , 在多个岗位上锻炼 , 我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 摄影和技术的紧密关联 , 让我也对新技术新形式一直保持了浓厚的兴趣 , 因此对“转”并不存在心理障碍 。
我工作的前10年在传统纸媒 , 从浙江日报到钱江晚报 , 关注点更加大众化社会化 。 而在摄影采访人员的岗位上 , 新技术的挑战对一个新闻科班出身的年轻采访人员来说 , 应对得还挺从容 。 在浙江日报摄影部的时候 , 胶卷的性能改变了 , 我帮大家换掉用了几十年的显影药水;在钱江晚报的时候 , 我是一个能用电脑处理图片、用第一代数码相机发当天稿件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