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帅小伙,回来了!

[]我们的帅小伙,回来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民网特派采访人员:回望武汉 , 不说再见
我们记录的武汉 , 是真实的
崔东
1月23日 , 农历腊月二十九 , 赶在武汉“封城”之前 , 我和王欲然踏进彼时的新冠肺炎疫情风暴中心武汉 。我们谁都没想到 , 这会是一场64天的战“疫” 。
临行前说过的“不怕” , 都是假的:怕被感染 , 更怕经不住这次大考 。
落地武汉的那个夜晚 , 我在宾馆房间里犹豫了几分钟才摘下口罩 , 那时候怕过;
物资严重匮乏的时候 , 我和王欲然手里仅剩两个口罩 , 那时候怕过;
去采访的时候 , 得知该地上午又确诊7人 , 而我们完全没有做好充足的防护 , 那时候怕过;
每天早晨起来 , 面对新增的几百、几千确诊病例 , 那时候怕过 。
万幸 , 我们担心的都没有发生过;万幸 , 我们兑现了临行前许下的记录疫情之下真实武汉的承诺 。
在金银潭 , 我们看到了生与死的博弈 。
在红蓝闪烁的救护车旁 , 一位正在被病魔折磨的老人瘫坐在轮椅上 , 三四名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争分夺秒将她推上了救护车 , 两个月了 , 不知道老人挺过来了没 。
在方舱医院 , 我们看到了笑与泪的交织 。
大家都在网上看到了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带大家做运动的场景 , 却不知道穿着隔离服 , 戴着双层口罩时运动的感受 。我们亲身体验过 , 走上几节台阶 , 便有了“高原反应” 。
在路上 , 我们切身体会了真与假的较量 。
在武汉的64天 , 我们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疫情是不是比新闻报道的严重很多?”作为一名采访人员 , 我可以说 , 我们记录的武汉 , 是真实的 。
【[]我们的帅小伙,回来了!】再回首 , 64天里 , 我们的情绪随着疫情防控的进程 , 跌宕起伏如过山车 。而今 , 终于缓缓地、稳稳地停在了终点 。离开武汉的前一天 , 我们再一次迎着夕阳走上了长江大桥 。看着桥上明显变多的车辆 , 有种复杂的心情涌上心头 , 最终只化为一句:
武汉 , 再见 。我们满心期待着再次相见 。
武汉人的77天 , 是一首抗击病毒的战歌
王欲然
4月8日 , 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制 。九省通衢的城市 , 在历经77天磨难后 , 将逐步恢复往日风采 。
从当日零时开始 , 我的微信朋友圈就被“武汉解封”的海报刷屏 , 大家都为“热干面归队”激动不已 。但交通“解封” , 并不意味疫情消散 。可怕、未知的新冠病毒仍在伺机而动 。“还不能放松 , 要时刻做好防护 。”这是“武汉伢”给我划的重点 。
我有一个好朋友 , 是湖北荆州人 , 长居武汉 。疫情暴发初期 , 我多次与他联系 , 望他能加强防护、做好自我隔离、保护好家人 。结果却被他嘲笑是“大惊小怪” 。
当然 , 对于从未经历过疫情侵袭的人来说 , 把自己牢牢锁在家里是一个挑战 。特别是深受“码头文化”熏陶的武汉伢 , 要卸掉“不管风吹浪打 , 胜似闲庭信步”的淡然 , 及“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 , 谈何容易 。
77天的磨难 , 是对武汉伢的历练 。
拍视频 , 记录隔离生活;做志愿者 , 为抗疫出力;上网课 , 丰富知识储备……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 , 用这些方式替代了他们熟悉的过早、游东湖、览长江 。虽有不甘 , 但也众志成城 。
武汉人的77天 , 也是一首抗击病毒的战歌 。
从“封城”开始 , 武汉就将自己与新冠病毒紧锁在了一起 。当“人传人”“气溶胶传播”“结膜感染”“粪口传播”的消息相继而来 , 他们也有过恐慌与无助 。但在其后 , 他们选择相信 , 将生命与健康托付给白衣战士、社区勇士 , 并与他们一同战斗 。
我们看到在方舱医院里医患的“亲密互动” , 火神山医院治愈患者与医护人员难舍难离 , 武汉协和医院出院患者在镜头前大声喊着“谢谢你们”……这一幕幕画面记录的是这场战斗中的温情瞬间 , 也是战胜病毒的无限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