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资银行快大举杀入西安了?


每经采访人员:史香玲
今年以来 , 西安乃至陕西金融领域动作频频 。
先是《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 , 明确金融机构壮大行动等15项重大行动 。
日前 , 又一重磅信号释放 , 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内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业务范围限制 。
政策放开 , 会否刺激外资金融机构大举杀入 , 又是否会对本土金融机构产生“鲶鱼效应”?还有市民的经济生活 , 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诸多情形 , 值得持续关注 。
金融业“池子”太小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 , 亦是城市发展的推进器 。
用如是金融研究院执行总裁朱振鑫的话说 , “二十年前 , 城市发展主要抓基建;十年前 , 城市发展主要抓地产;未来十年 , 城市发展必须抓金融 。 ”
作为最前沿的“试验田” , 自贸区在很大程度上 , 代表中国金融领域自由度的更大边界和最新境界 。
陕西自贸区挂牌三年 , 区内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到底能打几分?
从存贷款余额来看 , 西安占据陕西超过5-7成份额 , 不妨拿西安作为全省参照 。
数据显示 , 2019年 , 西安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998.94亿元 。 截至2019年末 , 西安市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33万亿元和2.24万亿元——两项数据 , 分别是成都的59%、61%和重庆的59%、60% 。
「西安」外资银行快大举杀入西安了?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〡视觉中国-Busakorn Pongparnit-Getty Creative
而且 , 在2019年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 , 成都、重庆金融综合实力分别位居全国第5和第8 , 西安排到全国第11 。
不难看出 , 在金融领域的发展中 , 成渝均较西安高出一个甚至数个“量级” 。
究其原因 , 西安金融业过去囿于城墙思维 , 导致总体盘子小 , 发展缓慢 , 区域经济水平不高 。 在自贸区的圈子里 , 作为省会城市的西安 , 自然底气不足 。 如此一来 , “多米诺骨牌”效应立见 , “池子”太小 , 怎么养鱼?
值得庆幸的是 , 西安跳出城墙的决心日益坚定 。
3月27日 , 《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磅出台 , 其中涉及多项重大行动方案 , 直指金融行业短板 。
目标很明确 , 到2022年金融机构数量达到200家 , 重点推动设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外资证券、人身险、农业互助保险等法人金融机构 , 填补金融牌照空白 , 全面提升本地金融机构的规模实力、品牌影响力以及资本市场利用能力 。
方向有了 , 就看怎么往前走 。
亟待外资机构“搅局” 【「西安」外资银行快大举杀入西安了?】问题是 , 仅靠本地金融机构 , 能否支撑一个千亿级现代金融产业?
本土金融机构理当是主力 , 但是外资金融机构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
西安的外资金融机构发展水平如何?
以银行业为例 , 2001年 ,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西安分行成立 , 这是最早进入西安的外资银行 。 经过近二十年积淀 , 不完全统计 , 如今西安约有6家外资银行 , 而成渝外资银行的数量将近是西安的三倍 。
受限于“池子”大小 , 西安与成渝差距悬殊 。
身处池中的外资银行 , 在西安的成长情况又是怎样?
「西安」外资银行快大举杀入西安了?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〡每经采访人员 毕华章 摄
其发展特点也极为明显 。 据《陕西日报》报道 , 汇丰银行西安分行自2006年成立至2018年上半年 , 一直保持着零不良率 。 2017年 , 星展银行西安分行和东亚银行西安分行利润增幅均超过100% 。
外资银行的整体经营稳健 , 资产质量良好 。 不过 , 与内资银行相比 , 外资银行规模、业务量等方面仍偏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