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唯一见证了日本开国的中国人( 二 )


当时 , 许多日本人对于现代世界缺乏了解 。 和这些日本人比起来 , 罗森的见识也不见得有多高明 。 在后来撰写的《日本日记》一书中 , 他对日美谈判本身着墨不多 , 而是以猎奇的眼光来打量日本 。 他大量描写的是日本社会的“怪异”之处 。 罗森处处将日本与中国进行比较 , 对于日本的种种“落后”之处很是不屑 。 例如 , 他以“男女授受不亲”的儒家伦理道德来描写日本的男女共浴 , “竟有洗身屋 , 男女同浴于一室之中 , 而不嫌避者” , 将淳朴自然的男女关系丑化成了一个男女关系淫乱的社会 。
「日本」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唯一见证了日本开国的中国人
文章图片

罗森虽然对日本也有赞赏之处 , 但是在他的笔下 , 流露更多的是天朝上国俯视东方蛮夷的优越心态 , 很有以“文明人”自居的意味 。 鸦片战争已经发生十几年 , 中国已经被推进世界的大门 , 罗森还有这种心态 , 极为可笑 。 更悲哀的是 , 他没有意识到 , 正在他身边发生的事件即将改变日本的历史 , 也将改变中国的命运 。
和罗森比起来 , 那位介绍他参与美日谈判的汉学家卫三畏的认识要深刻得多 。 他刚刚到达日本一周时 , 在给他弟弟的信中写下的话至今值得深思:“和中国人比起来 , 日本人给人的感觉是更加理性 , 精力也更加充沛 。 但是我觉得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中国人那样舒适 。 他们的行动很不自由 , 也没有中国人那样有灵性 。 不过 , 与中国人相比 , 他们有着更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 。 当这两个民族都认识到与别国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后 , 很可能日本人会在世界上为自己谋取到更高一些的地位 。 ”
「日本」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唯一见证了日本开国的中国人
文章图片

要求罗森有敏锐的历史眼光 , 对中国提出预警 , 确实有些苛求 。 但是 , 一个国家在历史转折的时刻 , 毕竟需要一批有眼光的人 。 19世纪中期日本令人吃惊的现象之一 , 是受过教育的日本人观察外部世界的强烈愿望 , 甚至还有吉田松阴这样希望通过偷渡了解世界的卓毅人士 。 他们在国家受到外来冲击之时 , 决心前往西方了解外部世界 。 他们共同拥有一个伟大的愿望:决心向西方学习 , 希望能够由此使他们的国家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 。
反观当时的中国 , 尽管已经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败 , 但精英人士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想之中 , 拒绝睁眼看世界 。 比如1840年文渊阁大学士琦善到广州接替林则徐后立即宣布:“我不似林总督 , 以天朝大吏 , 终日刺探外洋情事 。 ”他们沉迷于古老的文明不能自拔 , 自认为是东方的文明大国 , 甚至臆造出中国道德优于西方之类的怪论来自我安慰 , 浑然不觉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变 , 更不肯主动地走向世界 。 直到甲午中日战争才猛然醒来 , 发现日本已经将中国远远抛在后面 , 追赶不及 。
谈判结束后 , 罗森搭乘美国军舰返回中国 。 据说 , 途经镇海时 , 他在当地收购了一批生丝 , 运回广东后赚了一笔钱 。 翻译是临时的 , 历史对于他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 他只是一个小商人 。
「日本」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唯一见证了日本开国的中国人
文章图片

无数普通人活在历史的夹缝里 , 悄然地生 , 无声地死 , 在这个世界上留不下一点痕迹 。 罗森是幸运的 , 偶然的机会让他挤进了大历史 。 遗憾的是 , 他不知道自己见证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 , 更理解不了日本开国的意义 。
马克斯·韦伯曾说 , “观念创造出的‘世界图景’ , 时常像扳道夫一样决定着由利益驱动的行为的发展方向” 。 在许多国家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 , 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都发挥着“历史扳道夫”的作用 。 在这个意义上 , 或许 , 在1854年春天的那个深夜 , 从吉田松阴潜入美国军舰的那一刻起 , 中日两国不同的现代化命运已经被注定 。 罗森没有 , 也不可能成为“历史扳道夫” 。 即使挤进大历史 , 小人物也还是小人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