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复苏,从一片茶叶开始——河南大别山区经济见闻( 二 )


“我们计划今年推出‘中央厨房’,打造种植、生产和配送全产业链,一站式提供高性价比农产品 。”新县茅屋冲家庭农场负责人岑新顺介绍,疫情期间,他尝试通过网络接单为城区居民配送蔬菜,从而坚定了对“从农场到餐桌”模式的信心 。
这家创办于2013年的农场流转土地约2000亩,以种植养殖为主 。最近,岑新顺与周边乡镇8家涉农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致力于农产品的全产业链打造,实现从传统农业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跨越 。
在光山县,新兴的数据标注行业则吸纳了大量延迟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就业 。光山县科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数百名员工戴着口罩和耳机,手指不停地敲打键盘,他们被称为“人工智能训练师” 。
“数据标注是生产可供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训练数据,市场需求量很大,普通人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 。”科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煌说,他们与阿里巴巴、腾讯等多家知名企业都有合作,年内用工规模将从当前的400人扩展到1000人 。
「李安」复苏,从一片茶叶开始——河南大别山区经济见闻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一家茶企的制茶车间内作业(4月1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安 摄
脚踏实地,再返发展新天地
截至4月9日,除2例病亡外,信阳市确诊的274例新冠肺炎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四清零”达27天,1109家规上工业企业和36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应复尽复 。信阳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
信阳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孕育了传承至今的大别山精神 。这笔精神财富助力老区经受住疫情的考验,也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 。
疫情期间,基层干部成为阻击疫情的坚强屏障,如今他们又迅速转战复工复产一线 。在淮滨,26个“党建+产业”联盟正分头推进特色产业的春季管理和全年谋划,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在新县,通过支部带能人、能人带群众,已有20个乡村具备旅游接待条件,开始服务陆续到来的游客 。
最近,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第一条油茶籽综合深加工生产线提前半年投产 。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成后年加工油茶籽可达3万吨,年产能8000吨油 。这是当地首家油茶企业创办人陈世法拉长产业链的新起点 。
“路子找对了就要大胆做,一方面解决深加工问题,同时准备扩大规模,今年再种9000亩油茶树 。”陈世法说 。陈世法14岁外出打工,40岁返乡创业,坚守荒山多年种下近4万亩油茶 。在他的带动下,油茶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约22.7万亩,新苗还正在栽下 。
穿行在大别山间,满目苍翠中不时邂逅丛丛映山红 。在这块希望的土地,寒冬腊月后,春风已劲吹 。
「李安」复苏,从一片茶叶开始——河南大别山区经济见闻
文章图片

茶农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一处交易市场出售鲜叶(4月1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安 摄
「李安」复苏,从一片茶叶开始——河南大别山区经济见闻
文章图片

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科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数百名被称为“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员工戴着口罩和耳机作业(3月28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安 摄
「李安」复苏,从一片茶叶开始——河南大别山区经济见闻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在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第一条油茶籽综合深加工生产线上作业(3月27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安 摄
「李安」复苏,从一片茶叶开始——河南大别山区经济见闻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在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第一条油茶籽综合深加工生产线上作业(3月27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安 摄
「李安」复苏,从一片茶叶开始——河南大别山区经济见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