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日的“首日封”( 三 )


调皮的吴一舟写着写着 , 开始在明信片上天马行空地画画:一个头戴“十字帽”的医护人员 , 高举盾牌阻挡有着很多触角的病毒 , 还有旁白——铜墙铁壁!虽然医护人员的腿 , 被他画得像两个细长的“6” , 盾牌好似擀面杖 , 但丝毫不影响小家伙的自豪与喜悦 。
他挑起眉毛 , 眼光闪亮 , 举着这张明信片说 , “我终于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了!”
这些写给父母、爱人、孩子、朋友和老师等人的明信片 , 内容丰富多彩 , 可圈可点 。河南省援鄂医疗队队员写给朋友 , “何日功成名遂了 , 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 不用诉离殇” , 字里行间 , 透着江湖再相逢的豪迈;
山东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写给父母 , “报不完的恩 , 是父母的恩 。爸妈安好 , 便是晴天 。您们养我长大 , 我陪您们变老” , 洋溢着对家满满的眷恋;
有的明信片更像一封信 , 空白的地方 , 都被密密麻麻的小字挤满 。
一位江苏省援鄂医疗队队员 , 用这张薄薄的明信片承载着自己深深的期许 , “亲爱的宝贝 , 妈妈很荣幸有这样一次机会 , 给你写一封有意义的明信片……每个人都应该有意义地活着 , 平平淡淡虽好 , 该挺身而出的时候也不能龟缩不前……宝贝加油!做一个有责任感、有能力的小男子汉!”
甘肃援鄂医疗队队员冯淑芳还向李紫阳打听 , 代笔志愿者张成龙的联系方式——在朋友圈看到他为自己代写的祝福 , 非常感动 , 希望能直接道谢 。李紫阳说 , 张成龙是一名民警 , 他们现在已经联系上了 , 没准儿会成为一生的好朋友 。
【解封日的“首日封”】 每封明信片背后 , 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有的关乎亲情 , 有的关乎友谊 , 有的则是对恋人的期许 。代笔志愿者柳靓葳印象最深的一封明信片 , 是这样写的:“待到樱花灿烂 , 春山可望 , 山河无恙的时刻 , 你把我带回家可好?”
代笔志愿者叶媛帮江苏援鄂医疗队贺龙云写完明信片 , 又加上自己洋溢着武汉式热情的寄语 , “共饮一江水 , 同心战疫情 。等武汉痊愈了 , 我带你 , 逛三遍汉街 , 吃六碗热干面 , 登九次黄鹤楼 , 看十一次武大樱花 。”
不少医疗队还专门录制了感谢小视频 , 辽宁雷神山医疗队队员说 , “因为疫情我们没有机会亲身感受湖北的美 , 待疫情退去 , 我们一定会回来 , 武汉加油!”
山东省第十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点赞 , “感谢武汉人民用这种方式 , 让我们带走江城的美景 , 祝武汉明天更美好!”
一声声对江城的祝福 , 也在感谢明信片背后 , 一个个拼命的武汉人 。
武汉伢要挺住 , 冇得事!
刘新是代写明信片的志愿者之一 , 也是武汉民间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团队发起人 。“扯奇谈怪论冇得用 , 不单单是写明信片 , 今天的一切都足以见证 , 武汉伢为自己城市拼过命!”刘新说 。
历经两个多月的焦灼 , 他终于有点心情回归主业 , “开始琢磨‘有点穷’这个事儿了” 。他说 , “大家在朋友圈发什么内容 , 我们的感受最直接 , 虽然走出伤痛需要时间 , 但已经有活跃的气氛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