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疫情期间大学生在家码字月入4万,内容付费春天来了?

大学生陈舞雩(笔名)没想到 , 在疫情带来的超长假期里 , 他靠着在某网络平台上发表文章 , 月入四万余元 , 创下了他内容付费分成的纪录 。
[知识付费]疫情期间大学生在家码字月入4万,内容付费春天来了?
文章图片

宋溪 制图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困住了市民外出的脚步 , 不少线下实体商家遭受重创 。 宅在家中的人们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线上 , 不少线上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 , 这其中也包括内容付费 。 作为一名驻站作者 , 陈舞雩在这股风潮中感受了一把内容付费的春天 。
网上码字打发宅居时光
还在上大学的陈舞雩创作始于一次读书笔记 。 “我读书有个习惯 , 就是习惯写下一些读书笔记、读后感 , 感觉只有这样读完的书才不会忘 。 ”两年前 , 陈舞雩重读《论语》 , 并写下一篇篇读书随笔 。 在他笔下 , 严肃板正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 孔子成了一个接地气儿的老头 , 徒弟颜回则被称为“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写了之后觉得放着也是放着 , 不如发到网上 , 还能大家一起讨论 。 ”陈舞雩把随笔发到网上 , 其诙谐幽默的笔触一下子收获了大批关注 , 还有编辑联系他要把随笔出版 。 由此 , 陈舞雩开启了自己的网上码字之路 。
陈舞雩独特的文风渐渐收获一批读者 , 并成为该平台专栏作者 。 今年2月 , 疫情突发让放寒假的他困在了西安老家 。 “学校延迟开学 , 我几乎足不出户 , 创作也成了困在家里的一项打发时间的事 。 ”陈舞雩说 。
漫长的宅居生活里 , 他会利用深夜里的“矫情”时刻 , 写一写李叔同“一壶浊酒尽余欢”的怅然故事;也会抓住一时的玩笑心思调侃杜甫是一个“一副苦瓜脸、整日忧国忧民的矬男”;还会跟大多数人一样有些愤怒地质问:“蝙蝠明明已经尽力长得面目可憎 , 你还要吃它是想要飞么?”
【[知识付费]疫情期间大学生在家码字月入4万,内容付费春天来了?】但宅的时间长了 , 陈舞雩也会跟所有人一样 , 感到烦躁、无趣、灵感枯竭 。 “我觉得我都写不出好的东西来了 , 一些约稿也被我推掉了 。 ”他无奈地说 。
尽管觉得宅在家的自己越来越写不出东西了 , 但2月份内容付费的分成却着实让陈舞雩有些吃惊 。 “四万多块 , 是我在网上码字收入最多的一个月 , 大概大家都在家太无聊了吧 。 ”
对于未来会不会专职在网上创作 , 陈舞雩还有些拿不定主意 。 大学他学的经济类专业 , 跟文学八竿子打不着 。 “以后创作可能也是兼职吧 , 因为还是觉得收入没那么稳定 。 ”
内容付费分羹“疫情流量”
3月份 , 知乎崩了两次 , 成为微博上的热搜话题 。 疫情期间 , 崩了的不止知乎 , 视频类应用里的芒果TV、爱奇艺 , 远程办公类的阿里钉钉、企业微信等都曾因大批用户涌入而崩溃 。 从线下被迫转战线上的大把流量 , 为不少行业催生新机遇 , 这其中也包括知识类内容付费 。
其中某个探索知识类内容付费的主力平台 , 截至今年2月底 , 付费用户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多 。
采访人员从多位作者处获悉 , 内容付费收入分成均有较大增长 。 “这个漫长假期成了自主学习的好时机 , 对外语学习、文学经典、科普读物的热情又回来了 。 ”一位单身白领表示 , 各平台的付费学习内容品类丰富 , 选择空间非常大 , 让居家的日子变得充实 。
疫情过后能否守住战果?
然而 , 随着目前疫情逐步好转 , 线下的报复性消费已初露头角 , 知识类内容付费吸引到的关注目光能否继续停驻?
“目前来看 , 知识付费是一个体量较大、前景广阔的市场 。 ”在行业分析师孙兆平看来 , 疫情期间被吸引的消费群体 , 可能延续为内容付费的习惯 , 也可能因为对实际收获不满而放弃 。 因此 , 要做大知识类内容付费这块“蛋糕” , 还需要创造出高质量的精品 , 拓宽服务领域 , 对内容进行深耕细分 。 而且要紧跟用户需求变化 , 做到内容质量硬、服务体验好、使用效率高 , 行业持续发展才更有保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