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粉红月亮并不稀奇 漆黑的夜空隐藏着斑斓色彩( 二 )


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颜色则全凭大气“做主” 。 金星大气十分浓密 , 其质量是地球大气的90倍 , 导致无法看到行星表面 。 另外四颗气态行星则根本没有确定的地表 , 物质由外到内从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和固态 。 不同的大气成分以及反射、吸收等效应 , 给它们带来了斑斓的色彩 , 其中木星尤为多彩多姿 。
木星大气的最主要成分是氢气和氦气 , 还有少量甲烷、氨气和水蒸气等 。 它们本都没有颜色 , 但却因活跃的“着色剂”——硫 , 而鲜艳起来 。 在太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 , 硫和上层大气中的分子发生各种光化学反应 , 形成的硫化物(例如硫氢化铵)产生了红、褐、黄等颜色 。
土星的颜色也是如此 。 它的引力小于木星 , 云层比木星更“蓬松”也更厚 。 再加上离太阳更远 , 大气光化学反应更弱 , 颜色不如木星丰富 。 但却更加均匀齐整 , 在硫化物的“着色”下 , 呈现为柔和的奶黄色 。
更远处的天王星和海王星 , 光化学反应很弱 , 整个表面基本都是一片蓝色 。 这得归功于甲烷 。 甲烷没有颜色 , 却是强力的红光“捕手” , 能大量吸收波长较长的红、黄光 , 把短光反射出去 。 甲烷浓度越高 , 反射光的颜色越蓝 。 天王星大气中甲烷含量约为2% , 它呈现为蓝绿色;海王星甲烷含量约为3% , 就成了一片湛蓝 。
表面温度决定恒星“色调”
太阳系以外 , 宇宙天体更是色彩斑斓 , 气象万千 。
在晴朗的夜晚仔细观察的话 , 用肉眼也能发现恒星有着不同的颜色 , 这些都取决于它们的表面温度 。 比如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的颜色是黄色 , 这是因为它是一颗G型星 , 表面温度为5800开尔文(K) 。 其他恒星例如蓝色的参宿一是O型星 , 表面温度将近40000K , 白色的织女星为A型 , 温度约为10000K , 红色的心宿二属于M型 , 温度只有3000K左右 。
上述G型、O型、A型其实都是恒星的光谱类别 。 恒星可以按照光谱分为7大类 , 以O、B、A、F、G、K、M表示(即光谱型) , 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表面温度 , 从O到M递减 。 同时 , 恒星的颜色也由蓝、蓝白而逐渐变成黄、红色 。
除了恒星 , 宇宙深空中还有不计其数的星云、星系等天体 , 色彩更加瑰丽 。 红色的星云大多是发射星云 , 它们被周围O型、B型恒星猛烈的紫外辐射激发 , 然后发出光芒 。 其中的红色来自于氢(Hα)辐射 , 绿光则来自于氧 , 黄、褐等颜色来自于硫和其他离子 。 蓝色的星云为反射星云 。 它们周围的恒星没有足够的辐射使之电离发光 , 但足以让它们因反射而发亮 。 这背后的物理机制也是瑞利散射 , 与“天空之所以是蓝色”的道理一样:附近恒星射来的星光里 , 蓝光被星云中的物质颗粒大量散射 , 而红光大部分可以透射出去 。 我们从旁边观测星云时 , 就只见蓝光而不见红光了 。
星系的尺度比星云大得多 , 动辄包含数以千亿计的恒星、星云以及大量星际尘埃、气体等 , 它们有的生、有的灭、有的发射、有的吸收……在各种难以想象的纷繁扰攘中共同塑造出星系的颜色 , 已非笔墨所能形容 。
我们之所以能欣赏到众多天体的壮美图像 , 要得益于摄影师的辛勤劳动 , 以及各种尖端设备的助力 , 它们大大延伸了人类的视觉 。 这些照片大都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长曝光 , 再加上复杂的后期处理 , 尽管色彩细节或许并不等同于肉眼所见 , 也足以让我们一睹宇宙的无尽之美了!
(作者系北京天文馆研究员)
(责任编辑: HN66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