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分析君@重划欧洲地图:浅析拿破仑三世的帝国战略( 二 )



地缘分析君@重划欧洲地图:浅析拿破仑三世的帝国战略
本文插图

意大利版图
为实现上述构想 , 在普伦比埃会晤中拿破仑三世和加富尔确定了各自的分工:法国负责孤立奥地利 , 撒丁王国负责挑起与奥地利的战争 , 前提是不能以民族主义和自由派的主张为借口 。 为此 , 拿破仑三世分别与三国主要强国进行谈判:与俄国的谈判比较顺利 。 这是因为 , 俄国一心要摆脱克里米亚战争战败带给自己的束缚 。 拿破仑三世承诺 , 只要俄国在将来与奥地利的战争中保持善意中立 , 法国愿意帮助修改1856年《巴黎条约》中的黑海条款 。 但是 , 法国与其他两国的谈判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 拿破仑原本希望支持普鲁士抢夺奥地利在德意志的主导权 , 以换取普鲁士对法国的支持 。 但是 , 普鲁士的想法与法国完全相反:由于德意志的主流民意是支持奥地利的 , 因此普鲁士希望以帮助奥地利换取奥地利对普鲁士地位的认可 。 对于英国 , 拿破仑三世原本寄希望于英国对意大利统一事业的支持来实现与英国的结盟 。 但是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的英国反对再次在欧洲用兵;而且对欧洲均势向来谨慎的英国也不会贸然支持这种可能改变欧洲格局的行动 。 因此 , 如果不是接下来奥地利自身犯下大错 , 意大利的统一大业很可能就会“胎死腹中” 。 最终1859年法国-撒丁王国与奥地利之间的战争还是爆发了 。
1859年战争成为法国的意大利战略的转折点 。 拿破仑三世原本希望 , 通过法国对撒丁王国的军事支持换取意大利各方对法国的依赖和感激 。 但是战争的爆发非但没有激起意大利北部人民反抗奥地利统治的起义 , 相反却激发了中部意大利邦国的革命 。 因此 , 拿破仑三世非常担心 , 一旦战争继续下去 , 他的分治意大利的计划会被全盘打乱 。 而撒丁王国却乐见这样的乱局 。 因为如此一来就给撒丁王国统一整个意大利提供了契机 。 由此 , 可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法国-撒丁王国之间的同盟的基础是非常松软的 。 最终 , 法奥两国签署了《维拉弗兰卡和约》(1859年7月) 。 在《维拉弗兰卡合约》中 , 法国同意奥地利继续保有威尼西亚 , 并且允许奥地利和法国一起劝说教皇改革教皇国 。 这也就意味着 , 法国并没有将奥地利赶出意大利 , 相反却承认了奥地利在意大利的继续存在 。 如此一来就激怒了撒丁王国 。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 面对意大利愈演愈烈的民族运动 。 拿破仑三世不得不同意撒丁王国兼并托斯卡纳 , 代价是将尼斯和萨伏伊割让给法国作为补偿 。 这一举动绝对是“因小失大”——表面上看弥补了法国的意大利战略的失败 , 但这样赤裸裸的领土割让让法国彻底的失去了英国的支持 , 也再次伤害了意大利人民的感情 。 拿破仑三世帝国战略中的关键一环——英法同盟——失败了 。 1863年的波兰起义
意大利战略的失败对法国的霸权事业来说并非伤筋动骨 , 如果它接下来与俄国的关系取得进展的话 , 那么事态反转也未可知 。 这是因为 , 意大利虽然是法国影响力的传统支柱 , 但却是其中较弱的一个(相较于德意志来说) 。 意大利的统一对欧洲全局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 与此同时 , 对法国有利的是 , 如上文所述 , 俄国也希望利用奥地利的失败给自己在黑海的束缚松绑 。 因此 , 虽然拿破仑三世的意大利战略失败了 , 但是法国与俄国结盟的基础依然存在 。
1863年俄国统治下的波兰地区爆发起义 , 俄国的很多大臣主张对波兰起义者做出让步以换取拿破仑三世对俄国的支持 。 可见 , 此时法俄关系确实在上升轨道中 。 但是 , 就在前一年 , 冯·俾斯麦成为普鲁士宰相 , 这一任命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未来 。 俾斯麦也敏锐地察觉到法俄结盟的可能 , 如此一来很可能形成对普鲁士的包围 , 掣肘普鲁士在德意志的行动 。 因此 , 俾斯麦计划通过抢在法国前面主动向俄国提供帮助的方式 , 打乱法俄结盟的步伐——最终两国达成了《阿尔文斯勒本协定》 , 共同镇压波兰的起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