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豫地无闲草 产业初长成

「中药材」豫地无闲草 产业初长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因地制宜 , 通过专业种植、间作套种的方式大力发展连翘种植业 , 目前人工种植连翘60万亩 , 带动贫困户参与种植 , 拓宽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 。图为在卢氏县范里镇柏坡村连翘种植基地 , 当地村民采摘连翘叶 。新华社采访人员 郝源摄
河南省政府近日举行常务会 , 专题研究中医药传承创新问题 , 审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河南中医药发展 , 迎来新机遇——
河南中医药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 人工种植药材已有3000多年历史 。河南的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一带 , 是天然的“中华药库” , 药典上记载的500多种中药材 , 在这里都可觅得踪迹 。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方城裕丹参、卢氏连翘、嵩县柴胡、四大怀药……各具特色的道地中药材 , 不仅在保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近年来还成为河南富民强县的一剂“良药” 。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 , 中医药总有效率超过90% , 再次让世人对中医药刮目相看!3月25日 , 河南省政府举行常务会 , 专题研究中医药传承创新问题 , 审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河南中医药发展 , 迎来新机遇 。
走中药扶贫道路 , 发展“林+药”特色产业
河南是中医药大省和全国优质药材产地 , “药材好 , 药才好”的口号广为流传 。“豫地无闲草” , 河南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 , 是“北药”的南界 , “南药”的北界 。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河南道地药材的优异品质 , 形成了河南中药材的核心优势 。河南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等因素 , 将全省优质特色道地药材生产划分为怀药产区、太行山产区、伏牛山产区、大别山产区和黄淮海平原产区5大区域 , 涵盖全省42个中药材生产大县 。
当前 , 河南省中药材的产量、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三位 。最近3年 , 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从400万亩持续攀升到500万亩 。伏牛山道地药材产区的丹参、柴胡、密银花、黄精、山茱萸、茯苓、天麻、南阳艾、禹南星、禹栀子、禹白附、葛根、石斛、牛至等 , 怀药道地产区主要品种有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等 , 大别山道地药材产区的桔梗、玉竹、茅苍术、白术等 , 太行山道地药材产区的天花粉、山楂、党参等 , 黄淮海道地药材产区的金银花、白术、首乌、四叶参等道地药材品质 , 在行业认可度最高 。
著名中药材种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高致明说 , 河南发展中药材产业 , 不仅在于这片土地文化底蕴深厚 , 群众基础广泛 , 自然禀赋独特 ,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等 , 而且在当前的脱贫攻坚战中 , 它还有一个独特优势 , 不与粮食作物争地 , 绝大多数中药材具有抗逆性强、耐瘠薄土壤且经济效益显著 , 多分布于丘陵、山区等贫困地区 。发展中药材种植业 , 正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好抓手、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目前还呈现一个趋势 , 人才、资本、技术、信息正加快向中药材产业聚集 。复转军人、返乡大学生、乡村成功人士等以及一部分药企 , 也都争相在河南道地产区布局中药材生产基地 。
河南各级政府也积极扶持中医药种植业发展 , 并将中药材种植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 出台各种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 , 走中药扶贫道路 。南召县位于伏牛山南麓 , 95%的面积为丘陵或山地 。天然的土地“劣势”使该县一度成为“河南最穷三县”之一 。近年来 , 南召县调整发展思路 , 积极发展“林+药”特色产业 , 拓宽中药材种植模式 , 林下套种连翘、白芨、丹参等中药材 , 不仅带动大批贫困农民摘掉了贫困帽子 , 还为去年末全县整体脱贫贡献了积极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