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魂”待抚“青囊”相助( 二 )


悬壶入荆楚 , 白衣作战袍 。青海医疗队医务人员千里驰援、不畏生死、英勇奋战 。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 , 以医者仁心的大爱 , 铸就一个个“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
一次医护转运中 , 一名女患者因呼吸困难 , 全身蜷曲 。这个特别无助的场景 , 让参加过汶川和玉树地震、菲律宾海啸、古巴飓风救灾的青藏高原汉子王海涛 , 一个人偷偷地待在车里流泪、哽咽 。
“那么多患者需要帮助 , 那么多家庭都在等待 , 必须咬紧牙关 , 豁出去!”青海省红十字会赴武汉救护转运队队长王海涛和队员们 , 挺过适应期后 , 坚守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 累计转运超过2000名患者 。
舍生忘死 , 不负重托 。“妈妈要去打‘怪兽’ , 把它们消灭完 , 妈妈就回来了 。”告别懵懂的儿子 ,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俞凤琴参加医疗队前往武汉 , 一直坚守在重症监护室 , 护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
“每天裹着笨重的防护服 , 在病区内都是缓慢挪动 , 怕走得太快带起灰尘 , 引起患者不适 。”俞凤琴说 , 每次看到与病魔抗争的患者 , 让她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 “武汉人民太不容易了 , 我们全力以赴 , 就能带给患者更多康复希望” 。
安排心理咨询师为援鄂队员们开展心理疏导 , 细化医护人员职称评聘倾斜措施 , 年内将组织为期15天的休养活动 , 组织队员家属接受免费综合体检……青海省出台多项政策 , 解决援鄂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 支持他们在一线全身心开展救治 。
一个多月的生死救援中 , 青海医疗队累计收治确诊病例346例 , 护理住院患者328人 , 全体医务人员实现“零感染”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沈军回忆说 , 看着病患治愈出院 , “我们付出有回报 , 再苦再累都值得!”
这段战“疫”经历 , 让很多医护人员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和勇气 。“之前一直觉得护士就是份普通的工作 。”朱娅婷说 , 现在对自己的岗位、工作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 遇到啥困难都能勇敢面对 , “往后回想起这段时光 , 都能自豪地说:我们战斗过 , 凯旋了” 。
同舟共济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在这个难忘的春天里 , 来自青海的不同民族医护人员奔赴武汉 , 和当地患者、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 成为疫情中鼓舞人心、激励前行的动人场景 。
2月24日 , 藏历新年初一 。45岁的羊赞措一大早来到方舱医院开始忙碌 。往年的这天 , 她和家人会穿上节日盛装 , 互道吉祥语 , 敬酒、唱歌 。但一整天的工作让她第二天打开朋友圈 , 才想起这个特殊的日子 。
“家人怕影响我工作 , 从不主动给我打电话 , 我都没和他们说声‘洛萨桑’(藏语新年快乐) , 但这是最难忘的藏历新年 。”羊赞措说 。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 , 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7.7% , 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 。千百年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各民族在青海这片热土上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和衷共济 。
民族团结之花 , 绽放在战“疫”一线 。据统计 , 青海支援湖北的医务工作者中 , 共有少数民族队员41人 。跳锅庄、吃肉干、喝酸奶……来自青海各民族的医护人员全力投入抗疫 , 同时也把青藏高原的风情带到湖北 , 为病人带来温情与欢乐 。
38岁的马怡睿是撒拉族 , 他是青海省第一批赴湖北医疗队的联络员 。青海省支援物资运抵武汉后 , 他将这些辣酱、牛羊肉、青稞酸奶等青海风味美食 , 分享给病区的患者们 , “在武汉 , 我们没有民族、语言之分 , 大家都是中华儿女 ,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 全力以赴” 。
在医院里 , 队员与患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呈现一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卷 。“谢谢你们!青海的姑娘 ,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你们的精心照顾 , 希望疫情结束后你们还来武汉 。”听到一名女患者出院前对自己说的这番话 , 蒙古族姑娘马振华难掩泪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