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贷款』7.1万亿元新增贷款投向了哪里?——解读一季度我国金融数据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题:7.1万亿元新增贷款投向了哪里?——解读一季度我国金融数据
新华社采访人员吴雨、张千千
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为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哪里?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如何?个人消费贷款可有改善?这些引起市场普遍关注 。
超八成新增贷款投向企(事)业单位
“近期中信银行给我们办理了票据贴现180多万元,帮我们解决了采购原材料的资金问题 。”浙江省余姚市兰山电机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鲁孝良告诉采访人员,2月中旬复工后,原材料成本上涨一度令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此时多家银行伸出援手,最终他选择以2.75%的利率办理了票据贴现,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 。
这家企业之所以能较低成本拿到资金,得益于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支持 。人民银行增加的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以及给银行2.25%的再贴现利率,让银行更有动力和能力支持企业 。
“当前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效果逐步显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在一系列货币政策支持下,信贷投放力度和规模远超去年同期,推动3月新增贷款规模大幅回升 。
数据显示,3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 。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04万亿元 。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一季度贷款主要投向实体经济,各项贷款新增总量的85.1%投放给企(事)业单位,短期贷款为企业正常经营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中长期贷款则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长期资金保障 。
专家表示,信贷供给增加与企业融资需求回升,从供需两端推动了3月新增社融大幅回升,表内、表外融资均明显增长,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速度进一步加快 。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
近日,天弘余额宝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连续多日跌破2%,这不仅关系着个人理财收益,其背后还反映出宏观层面的一些新变化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为市场提供了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整体下行,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市场化的类存款产品利率也随之走低 。
3月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1%,增速大幅回升 。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仍有部分企业“喊渴” 。有市场人士担心,人民银行释放的流动性会不会出现局部性淤积 。
对此,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分析称,从“量”上来看,一季度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再贷款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而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 。也就是说,每1元的流动性投放支持了约3.5元的贷款增长 。从“价”上来看,3月份一般贷款利率比去年高点下降了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下降了0.26个百分点,明显超过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降幅 。
“这说明货币政策的效果已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孙国峰认为,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较高,不存在流动性淤积现象 。流动性合理充裕并不是大水漫灌,不论从我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数量来看,还是从利率来看,都距离“流动性陷阱”很远 。
当前,仍有不少中小微企业面临现金流压力、资金周转困难,渴望得到金融支持 。董希淼认为,要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落实银行尽职免责相关制度,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激发银行放贷积极性 。
个人消费贷款出现积极变化
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不利影响的重要着力点,这离不开消费金融的支持 。3月住户部门贷款明显好转,尤其是个人消费贷款由降转升,显示出积极变化 。
“住户部门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消费部门,其信心增强有利于实体经济恢复增长 。”阮健弘介绍,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居民消费信贷大幅减少,但3月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月新增个人消费贷款6094亿元,扭转了2月份净下降的走势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472亿元,其他消费贷款新增2622亿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