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育」江苏90后武汉战疫记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苏雁
3月31日下午3点多,经过79天的别离,吴罡回到了江苏南京的家门口 。他刚打开车门,就被久已在雨中等候的妈妈紧紧搂在怀里 。
吴罡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重症医学科的护士 。作为江苏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结束为期65天的战斗回到南京后,他在南京市国际会议中心隔离休养了14天 。此刻,他和母亲紧紧相拥,浓烈的牵挂在拥抱中一点一点释放 。
与他同批回来的,还有同院的护士李宗育 。东大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另外3位护士顾德玉、高伟、郑智宙,在顺利完成任务后,接上级命令,又与121位江苏医疗队的战友们,于3月31日转战武汉肺科医院 。
顾德玉、高伟、郑智宙、吴罡、李宗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90后 。
出征
大年三十下午,李宗育和父亲去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的审批服务中心迁户口 。之前因为忙着考研究生,她耽误了迁户口 。在回程的地铁上,她打开手机,看到了护士长发在科室微信群里的消息,号召大家支援武汉 。她几乎没有思考,就回复了两个字,“我去” 。
还没下地铁,她就接到了科室领导的电话,确定支援湖北的名单里有她 。李宗育立马就往家赶,她一笔一画写好“请战书” 。找不到红色印泥,她翻箱倒柜找出了几支红笔芯,吹出里面的红色油墨,在签名上摁下了一个清晰、鲜红的指印 。
接下来的两天,医院对参战人员作相关培训,重点是如何做好防护 。李宗育意识到,自己那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必须剪短 。街上的理发店都关门了,科室护士长找来开理发店的人帮忙 。咔嚓咔嚓,没几分钟,齐腰长发就变成了齐耳短发 。
和李宗育同在一个医院,却不在一个科室的吴罡,也有着同样的报名经历 。“武汉告急,1月中旬,我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重症医学科专家邱海波教授已经去了武汉 。当时我就有了上战场的想法,我们这个专业在这种时候能够派上用场 。”1月24日,吴罡在科室里值夜班,护士长刚提起报名驰援武汉的事,吴罡没等她把说完话,就举起了手,说道:“我可以!” 。
虽然是江苏支援湖北的第一批医疗队队员,但李宗育和吴罡并没有和大部队一起出发 。第一批医疗队有检验科、呼吸科、感染科等多个学科,吴罡他们一批20个人比较特殊,是作为重症护理队对口支援武汉中南医院的ICU,由徐州、南通、南京、无锡4个城市的医护人员组成 。
1月27日下午4点半,医院为这20位勇士送行 。等李宗育到了高铁南京南站,“嘀嗒”,微信收到了父亲的《送吾儿赴武汉战疫》,“风萧萧兮江水寒,不计安危赴国难,恨无子嗣承祖志,幸有爱女学木兰 。武汉城头愁云重,荆楚大地苦雨涟,瘟疫横行民谁救,白衣天使挽狂澜,玉腕轻舒拂长袖,除却阴霾焕新天 。父女原是相依命,儿行千里此心牵,时时扶杖倚门望,置酒布宴待凯旋!”读完父亲写给自己的诗,李宗育顿时泪流满面 。
后来在电话中,父亲告诉她,那是他边流泪边写的 。“当时我们单位在开会,整理临行前的医疗物资,我父亲不方便进去看我,只好在外面等 。出发是突然通知的,父亲没能赶上见我一面,他非常失落,在医院对面的拐角处边流泪,边写下了这首诗为我送行 。”
一下车,吴罡感觉武汉的气氛和南京不一样 。“南京还是有一点过年的氛围,但武汉的路上已经看不到车和人 。”吴罡说,“我意识到,这场抗疫战争已经开始了 。”
战斗
经过防控措施和流程培训,吴罡和李宗育很快进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重症ICU,主要工作是完成对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护理 。进病房前,为了做到防护万无一失,医院规定医护人员必须戴五层防护手套 。
“手感很差”,吴罡说 。平时非常简单的动脉采血,现在只能凭经验、细心和耐力慢慢摸,平常两分钟就完成了,现在可能需要5分钟甚至10分钟才能完成 。后来规定戴三层手套就行,触感上就好了一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