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香港第一代浑水”:做空没有恶意之说,只是为了赚钱( 二 )



另外 , 当时格林柯尔宣称自己的空调可以省电 , 但我和当地的装修工聊天的时候 , 那些工人根本不相信格林柯尔的宣传 。
后来 , 经过调查后 , 我就发出了那篇看空格林柯尔的研报 。
(编者注:2001年12月5日 , 《财经时报》和《财经》杂志同时刊登文章 , 对格林柯尔制冷剂的效能、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部分产品是否位列美国ASHRAE分类标准等问题进行质疑 。 翌日 , 格林柯尔股价暴跌 , 由12月5日收盘价3.525港元跌至12月6日的2.82元 , 当日跌幅近20% 。 2001年12月12日 , 张化桥在发给客户的电子邮件及此后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 顾雏军及格林柯尔的管理层似乎已承认 , 其产品并非都是无氟的 , 同时他对格林柯尔产品的节能效果产生了质疑 。 当日 , 格林柯尔的股价比前一交易日收盘价2.65港元再跌13% 。 之后 , 格林柯尔的负面消息更有如雪片飞来 , 其股价最低曾报1.26港元 。 )

在发布完格林柯尔的看空报告之后 , 我又开始关注欧亚农业这家公司 。 这家公司很有意思 , 董事长叫杨斌 , 和我同龄 , 曾经还曾被《福布斯》评为2001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第二 。
他1999年的时候通过借壳广华化纤赚了一笔钱 。 然后就到沈阳搞了一个“荷兰村” , 说要种植一种花卉——大花蕙兰的蝴蝶兰 , 然后出口全球 , 最后实际上是开发房地产 。
当时我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呢?说来也简单 , 我是农民出身的 , 我往欧亚农业的苗圃里一站 , 我就发现苗圃的面积和宣传中的面积差得太多了 。 3000亩什么概念普通人可能不知道 , 但我是种田的 , 一眼就看出来了 。
之后回到公司我就开始核对数据 , 结果一看报表里所说的花卉出口收入比整个中国花卉出口的数额还大 。
另外 , 欧亚农业的财报也是漏洞百出 。 兰花从组培到长成幼苗平均为4个月时间;依据欧亚农业自己的数字 , 2001年前4个月生产了1000万株兰花 , 那么全年应该3000万株左右 , 按其收入11亿元来算 , 每株幼苗差不多36.6元 , 这比当时市场上最好的苗还高出9倍多 。 然后 , 我就发布了质疑欧亚农业造假的报告 。
(编者注:在报告中 , 张化桥主要对杨斌质疑两点 , 第一 , 自90年代初开始的短短10年间 , 杨斌个人财富由1亿迅速膨胀到75亿 , 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第二 , 欧亚农业与旗下的欧亚实业之间的关联交易并不能给欧亚农业带来实际贡献 。 2002年元旦 , 张化桥回到了香港 , 并马上与13个基金经理通电话 , 告诉他们他对欧亚农业的看法 。 2002年元月之后 , 杨斌的资金链明显表现出了裂痕 。 春节后 , 杨斌开始拖欠工程款 。 据悉 , 欧亚在荷兰村项目累计欠建筑公司工程款几个亿 。 2002年9月19日 , 香港证监会以“未能披露容易影响股价的一些信息”为由 , 暂停欧亚农业交易 。 9月26日 , 欧亚农业恢复交易 , 9月30日 , 欧亚农业再次声称发布公告而停牌 。 在此期间,杨斌疯狂出售他持有的股票 , 套现近5亿港元 。 2002年10月杨斌被捕 , 欧亚农业轰然倒下 , 所谓的“高科技农业”浮华泡沫随之破裂 。 )
凤凰网财经:看空研报发出来之后 , 两家公司的股价大跌 , 市场上有什么反应?
张化桥:舆论的质疑很厉害 , 有人说我是黑嘴 , 之前连续推荐格林柯尔 , 后来又看空 。 还有人说我跟瑞银的交易部门串通一气 , 交易部门先做空这个股票 , 然后由我看空来打压这个股票 。 当时国内很多人不明白券商的研究部门和交易部门之间是有防火墙的 。
凤凰网财经:如何面对市场上关于“黑嘴”的质疑?
张化桥:我不应对 , 我不理他们 , 他们爱说什么说什么 。 因为对我来讲 , 公众跟我没关系 , 因为我的客户是基金经理 , 而不是公众 。 另外 , 我之前推荐是因为我看好这只股票 , 从当时的财报来看 , 公司的质地确实不错 。 但后来我调查发现有问题后 , 当然要把问题揭露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