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问长安』范仲淹如何将宋夏边境打造成铜墙铁壁?多维度立体瓦解战术( 二 )
四是全面的安抚西羌诸部 。 作为西北地区一个极为重要的族群 , 范仲淹采取了“剿抚并用 , 以抚为主”的策略 。 针对个别铁了心和宋朝作对的部落 , 范仲淹毫不手软的发兵围剿 , 将之连根拔起;而针对更多的摇摆不定的部落 , 范仲淹则是对其提供粮食、物资等各种现实帮助 , 而将之拉拢到己方阵营当中来 。
本文插图
三、将这些单纯的措施联系起来分析
表面上看起来 , 范仲淹的这些边防举措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 , 但是将之联系起来看 , 我们就能发现一些端倪:
一是“筑寨+整军”逐步压缩西夏的机动空间 。 宋军于西夏交锋 , 屡屡因为战线过长而为西夏骑兵所趁 。 但是现在西北构筑起了“堡垒群” , 这些堡垒就仿佛一个个的支点将整个西北地区分隔成了无数的小块 。 宋军则依托这些支点为半径出战 , 若遇西夏兵势强盛则退回支点内固守 。 如此一来 , 则大大减少了西夏军队利用机动性“包饺子”打歼灭战的可能 。 而在这些坚固的堡垒面前 , 西夏军队每到一处要么攻城拔点 , 要么分兵围困 , 如此一来则成了处处受制的态势 。
二是“整军+屯田”逐步增强宋军在西北的军事威慑 。 范仲淹通过大量的屯田 , 极为有效的缓解了西北地区的粮食供应难题 。 既然吃饭的问题解决了 , 范仲淹又可以进一步扩大军队规模 , 军队人数上来了又可以安排更多的人参与屯田 , 使得屯田的面积和粮食产量进一步上升 。 如此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 进而使得北宋在西北地区的军事实力逐步呈现出一种持续上升的态势 。
三是“屯田+筑寨+抚羌”逐步瓦解西夏对西北地区的影响 。 范仲淹让羌人参与屯田 , 如此一来便可以使之获得粮食的收获 , 这是现实利益的拉拢;反过来西夏人来了只会造成现实的破坏 , 这样羌人部落自然纷纷归心于宋朝 。 而在此基础上 , 宋军又通过遍布于西北地区的堡垒网络为各个羌族部落提供保护 。 一旦西夏兵来 , 各个羌族部落可以退入营寨堡垒之中 , 依托坚固的防御与宋军联手抗敌 , 这就更加坚定了羌族部落联宋抗夏的决心!
本文插图
四、透过现象看本质 , “多维度立体瓦解”体系成为范仲淹克制西夏的战略核心
综合前文所述 , 想必大家已经有所发现 , 范仲淹经略西北的举措若是一条一条的拆开来看似乎并无神奇之处 , 但若是把这几条逐一的联系到一起就发生了极为有意思的“化学反应” 。 所以对于范仲淹的战略思想我们不能片面、孤立的去看 , 而应当将其设定为一个动态的体系来认识:
一是堡垒群的构筑是体系的骨架 。 范仲淹所构建的整个体系当中 , 堡垒群是支撑整个体系的骨架 。 有了堡垒群 , 宋军方才可以在西北地区构筑密密麻麻的防御网络 , 而随着堡垒群的逐步延伸 , 西夏的机动空间被逐步的压缩 , 宋朝军队的作战区域却是在稳步扩大 。 在此基础上 , 西北的屯田区域方才可以逐步的扩大 , 羌人部落的归附才能够形成一种稳定的趋势 。
二是屯田是支撑整个体系运转的保障 。 宋朝西北的军事实力能够快速的增长 , 归根结底还是解决了“吃饭问题”!正是因为手中有粮 , 所以才能保证大规模的军队能够长期进驻西北 , 才能够使得羌人部落叛夏投宋 。
本文插图
三是体系存在的目的在于全方位瓦解西夏 。 如前文所述 , 北宋与西夏的战争是“国战”!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范仲淹的高明之处在于以一种稳定的体系形式 , 使北宋逐步加强而西夏逐步削弱成为了一种“常态”!随着堡垒群的逐渐增加 , 西夏军队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少 , 进攻的成本越来越高 , 羌胡部落纷纷判离而去;而反观宋军 , 规模越来越大 , 战力越来越强 , 粮草日渐充足 , 各方羌胡部落纷至沓来……
推荐阅读
-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熔喷布掘金热”乱象:发国难财者必受严惩
- 贵州长安网@装“孙子”,骗“奶奶”——男子作案“坑”狱友 警方依法处行拘
- 长安剑@“你们抓错人了,警察打人了!”
- 『沁沁看世界』大宋第一伯乐范仲淹:名将狄青,名相富弼,都曾受益于他!
- 移动支付网:形成“6+1”组织架构,华夏银行信息科技投入26.56亿
-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河南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银志到华夏银行郑州分行走访
- [华夏古董]《收藏鉴赏》清代宫廷御用——掐丝珐琅器,件件是国之隗宝
- 「重头在来008」李建成麾下有三位大将,如果这三位大将在长安,李建成未必会失败
- 『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华夏银行2019年净利增长5%:不良率1.83%,个人线上贷款余额增超2倍
- 『』长安福特锐际两驱车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