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季诺]这场战争过后 法俄两国都建了凯旋门庆祝胜利
站在会战演示现场环顾四周 , 这是一片地势开阔、散布低矮丘陵的原野 , 各式各样的纪念设施随处可见 。
文章图片
博罗季诺会战博物馆
博罗季诺会战室内博物馆位于战场遗址的中间地带 , 它建于1912年 , 面积有200余平方米 。 馆前的小院内两侧各摆放着一排老式直筒短粗火炮 , 门口中央矗立着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的半身雕像 , 与其左右面对的是两位副帅巴格拉季昂、巴尔克莱的半身雕像 , 据说这是按照当年俄军的兵力布阵来设置的 。 馆内中央放置着一个标准的大沙盘 , 上面标记有博罗季诺古战场的地势地物 , 如居民点、河流、道路、树林和主要交战场地等 。 沙盘后墙上悬挂的大幅油画展示出俄法两军激烈厮杀、硝烟弥漫的场面 , 四周陈列着19世纪初俄军的各种武器、军服、军旗和人物画像 , 以及缴获法军的战利品 , 包括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途中丢弃的个人行军床 。
博物馆每周除周一、周五下午闭馆之外对外免费开放 。
与室内博物馆遥遥相对的是"坟丘"高地 , 这里是古战场的制高点 , 也是当年俄军作战的主阵地 , 即"拉耶夫斯基炮垒" 。
文章图片
俄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高地上耸立着古战场遗址保护区的主体建筑--博罗季诺会战俄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 它呈八棱柱形 , 高27米 , 碑顶是一个金色圆锤 , 碑尖为一个金色十字架 。 黑色的大理石碑身上镶着金色 , 金色碑文简要记载了会战过程、兵力对比、伤亡数字和阵亡将军姓名等情况 。
从碑文得知 , 当年这一高地由拉耶夫斯基将军指挥的步兵部队坚守 , 与法军展开了殊死较量 , 交战异常惨烈 , 仅此一地双方阵亡将士就有2万余人 , 包括俄军的炮兵司令库塔伊索夫少将 。 1839年 , 在博罗季诺古战场划定为"国家军事历史遗址保护区"之际 , "拉耶夫斯基炮垒"高地上筑起了高27米的俄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 并将会战中阵亡职务最高的第2集团军总司令巴格拉季昂将军的遗骸迁葬在纪念碑旁边 。
然而 , 纪念碑在1932年因受苏联政治运动影响而遭到人为严重损毁 , 现在人们看到的纪念碑是1987年在博罗季诺会战170周年时恢复重建起来的 。
在博罗季诺古战场遗址保护区 , 现在已经很难寻觅到1812年俄军构建的坚固堡垒和野战工事遗迹 , "二战"中苏联红军抗击德军的残留碉堡也仅剩一两处 。
后人不同时期修建的各种纪念设施有300多处 , 各具特色 , 如1820年建造的图齐科夫教堂、库图佐夫和拿破仑的指挥所 , 以及俄军参战军、师、团等纪念碑 。 1971年 , 在拉耶夫斯基炮垒以北建成了载有T-34坦克实物的纪念设施 , 坦克上"为祖国而战""为斯大林而战"白色字样非常醒目 。 碑文表明 , 1941年10月 , 苏军第5集团军在博罗季诺村一带为保卫莫斯科与德国法西斯军队激战六天六夜 , 伤亡约1万人 。
文章图片
莫斯科的凯旋门(姜学慧提供)
在莫斯科市区 , 紧邻胜利广场的库图佐夫大街上有一座高大宏伟的凯旋门 , 它是为纪念1812年俄国军队大败拿破仑军队而修建的 。 1814年 , 为隆重迎接战胜拿破仑军队的俄军将士从西欧远征归来 , 根据沙皇指令搭建了一个木制的凯旋门 。 1834年 , 重建了一座石制的凯旋门 , 后经1936年、1966年大的改造修饰 , 如今已成为莫斯科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 。
有趣的是 , 对中国人更耳熟的法国巴黎凯旋门 , 也是为纪念同一场战争而修建的 。 那是拿破仑为庆祝1805年12月与俄奥英第一次反法联盟的奥斯特利茨战役胜利 , 于1806年下令建造的 。 两座凯旋门的造型基本一样 , 而同一场战争竟然有两个庆祝胜利的凯旋门 , 这不能不说是历史老人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
推荐阅读
- 『延安』在这场战役中 毛主席为何不顾自身安危要以身犯险?
- 管理:69年前的这场战役有多残酷 今天这个问题就有多重要
- 【美军】美出动近40艘航母,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海战,至今让人类无法遗忘
- 『博罗季诺』原来黑面包“大列巴”还与俄军抗击拿破仑军队有关
- [志愿军]十几万伤亡换百万伤亡,中国志愿军参与这场战争,究竟应该吗?
- 资料■这场谍战未解密:日本史上针对中国最大情报战,至今谜团重重
- 狙击手■北约部队与波黑狙击手的战斗如此残酷?这场难民潮让欧洲陷入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