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再访“七朵雪莲花”

新华社西宁4月12日电题:再访“七朵雪莲花”
新华社采访人员吕雪莉、史彧、李琳海
“生于高寒 , 予人温暖 。 七个姐妹 , 把伤痛和思念埋在心底 , 给病人以关爱和希望 。 她们外表柔弱 , 内心坚强 。 就像高山上的雪莲花 。 ”
10年前 , 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报道中 , 新华社采访人员采访了在海拔4300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隆宝镇卫生院的7名女医护人员 , 她们从地震起一直坚守在帐篷卫生院里 , 像对待亲人一样诊治病人 , 送医送药 , 像圣洁的雪莲绽放在灾后大地上 。
在玉树抗震救灾十周年之际 , 采访人员再访玉树 , “七朵雪莲花”依然奋战在疫情防控、救死扶伤第一线 。 她们亲历了灾后重建 , 也见证着玉树重生……
雪莲花迎风绽放
10年前的那场地震 , 是七姐妹常提起的话题 。
她们是当年隆宝镇卫生院仅有的7名医护人员 , 被群众亲切称为草原上的“七朵雪莲花” 。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 , 她们是镇上1000多户人的定心丸 。 有时急需出诊 , 她们要骑摩托车或骑马 , 赶赴300多公里外的牧民家中 。
地震发生当天 , 吉拉带着姐妹们一起 , 包扎处理了1009个轻伤病人 , 转运了36个重伤病人 。
由于当时没有足够的帐篷 , 还有56个病人住在卫生院未倒塌的院子里 。
4月夜晚的玉树 , 寒风呼啸 。 七姐妹就在院子里凑合休息 , 互相间谦让着唯一一件军大衣……
助产士扎拉一直忙于接生“地震宝宝” , 直到震后第26天 , 才和7岁的儿子劫后相见 , 喜极而泣 。
“地震发生后 , 镇上的伤员陆续集中到了卫生院 。 后来结古镇上的伤员也送到我们这儿 , 忙得连害怕的时间都没有 。 ”蒋晓玲回忆道 。
地震发生时 , 蒋晓玲已经有4个月的身孕 , 但为了伤员 , 她一次次冲进危房里抢救药品 , 挽救生命 。
主治医生益西群措本要在当年10月披上嫁衣 , 由于人手紧张 , 工作繁忙 , 她毅然推迟期待已久的婚礼 , 直到3年后 。
聚是一团火 , 散是满天星
如今 , 七姐妹虽然陆续离开了当年的隆宝镇卫生院 , 但都奋战在医疗卫生一线 。 像玉树夜晚的满天星辰 , 带给患者光与亮 。
回到玉树州府工作的索南永吉 , 终于和母亲团聚 , 工作之余 , 孝顺的索南永吉总是匆匆赶回家照料年逾古稀的母亲 。
“百善孝为先 。 ”想起当年 , 与母亲相隔两地 , 生死未卜的情景 , 她禁不住泪湿眼眶……
索南永吉和益西群措、蒋晓玲、扎拉现在都就职于玉树市八一医院 , 成了各自科室的中流砥柱 。
【「新华网」再访“七朵雪莲花”】“重建后玉树医疗条件越来越好 , 医院划分了不同的科室 , 能解决更多疑难杂症了 , 我们再也不用‘胡子眉毛一把抓’了 。 ”益西群措说 。
七姐妹中的“高材生”吉安早年曾在加拿大和英国留学 。 离开隆宝镇后 , 成为玉树市第三民族中学校医 , 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 。
藏医看卓如今在玉树州藏医院药浴科工作 。 她说:“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藏医 , 每年来藏医院交流的医生也变多了 。 很多游客会采购藏香和藏药 。 ”
七姐妹有一个名为“聚散两分离”的微信群 , 正如群名所言 , 七姐妹如今各自奔波在事业和家庭之间 , 除了拉拉家常 , 难得的小聚时常成为“业务交流会” 。
盛开 , 永不凋零
“疫情就是命令 , 岗位就是战场 , 我主动请缨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 , 定不辱使命!”平日文静的索南永吉 , 在今年新冠疫情防控中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 。
“当时我也没想那么多 , 就是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 ”她是八一医院儿科副主任 , 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 , 她常常是一夜没睡早上交班后还要到儿科查房 , 与忙碌为伴……
如今吉拉是玉树市扎西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 , 扎西科街道人员密集 , 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地区 。 疫情发生后 , 她和同事身着防护服 , 忙碌在集中隔离点和防控卡点上 。
作为业务骨干 , 索南永吉和益西群措除了日常工作 , 还要到临时成立的发热门诊值班 。
益西群措是传染病科的副主任医师 , 在这个活重又“危险”的科室 , 她一待就是5年 。
10年过去 , 玉树人民拥有了新家园与新生活 , 她们欣慰地看到 , 牧民在家门口看病不再是梦 。
七个姐妹 , 和玉树许许多多医疗卫生工作者一道 , 用爱与坚守 , 把健康和希望带给雪域民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