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二 )


『米格』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文章图片

▲顺便 , 有资料称1966年3月18日 , 我军米格-21使用这款在K-13导弹的基础上截短弹体减重、更改控制系统、增大翼面提升高空作战性能的霹雳-2A导弹 , 击落了一架"火蜂"无人侦察机 。 但空军战史上并无这个"我军空空弹首个战果"对应记载 , 它的故事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挖掘
另外 , "黑蝙蝠"都是在夜间无月光条件下出动 , 这种情况下 , 我机使用K-13必须依靠RP-1雷达与导引头交联随动才能完成截获;而"黑蝙蝠"中队的侦察机特别是P2V-7U这种电子战设备完备的型号 , 对RP-1雷达的干扰效果极强;如果雷达不能截获目标 , 那么仅靠K-13导弹自身狭小的跟踪范围去盲目截获 , 基本不可能咬住边释放干扰边规避的敌机 。
而从蒋哲伦和王文礼两次驾机截杀"黑蝙蝠"的经验来看 , 在实现稳定占位并完成雷达截获之后 , 在情况瞬息万变的超低空空域 , 相比使用限制很大的空空导弹 , 航炮还是更为值得信赖的武器 。 所以 , 即使我们当时有足够的K-13导弹可用 , 它也并不适用于在暗夜里打击"黑蝙蝠" 。
『米格』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文章图片

▲越战期间 , 越军的米格-21PFM等具备雷达的型号夜间拦截B-52时 , 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不过此后越南战争的经验证明 , K-13导弹虽然不算先进 , 但在昼间空战中仍能给美军飞机造成很大麻烦;加上霹雳-2也解决了批生产可靠性问题 , 1975年6月经上级批准 , 空军的歼-6系列飞机开始批量加挂霹雳-2(到1981年霹雳-2导弹停产 , 共改装562架) 。 至于当时已经成为二线装备、用于训练和对地攻击的歼-5系列 , 虽然自用型的确没有增挂导弹 , 但从史料中仍能找到一些与"四挂架歼-5"有关的蛛丝马迹 。
比如1977年7月 , 空军工程部同意了空军吉林5704修理厂提出将米格-17AS(增加一对挂点的对地攻击型)的升降舵操纵系统改为和歼-5相同的形制 , 以改善操纵性能的建议 , 并要求将具体改装图纸往空军当阳5710修理厂也寄一份 。 虽然目前公开史料中并无我军曾引进米格-17AS的证据 , 但考虑到当时空军各修理厂长期承担援外修理业务 , 至少说明我们通过这种渠道接触过米格-17AS 。
『米格』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文章图片

『米格』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文章图片

▲与游戏里不同 , 现实世界中的米格-17AS主要挂载火箭弹和炸弹 , 用于对地攻击
而在米格-17AS的用户中 , 选择在外侧挂点上挂载空空导弹的例子 , 长期为人所知的主要是古巴空军的米格-17AS 。 据说古巴空军还尝试过在米格-17的外侧挂点上挂载反坦克导弹之类 , 不过古巴距离我国太过遥远 , 并无我军航空修理系统为其修理过米格-17的记载 , 估计很可能是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折腾上去的 。
『米格』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文章图片

▲古巴空军米格-17AS挂载K-13导弹飞行的两张照片
当古巴的这些老古董退役后 ,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 挂载空空导弹的米格-17系列就此成为绝唱 。 然而在米格-17第一次投入战场的地方(根据时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聂凤智翻译的石耀华回忆 , 1953年4月 , 苏军派出4架米格-17前往浪头场站进行战场测试) , 至少已经部分完成导弹化改装的它们 , 却一直保留到......
『米格』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