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去泸西 吃烤洋芋看土掌房


来源:曲靖日报-曲靖新闻网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去泸西 吃烤洋芋看土掌房
本文插图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去泸西 吃烤洋芋看土掌房
本文插图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去泸西 吃烤洋芋看土掌房】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去泸西 吃烤洋芋看土掌房
本文插图

云南人爱吃洋芋,还爱讲句话——“吃洋芋,长子弟” 。 云南产“天使”牌土豆片就印着这样的广告词 。
作为一个资深的洋芋爱好者,煎、炸、煮、炒、汤洋芋我从小吃到大,从来没有吃腻过,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 可如果硬要挑一样来说一说,那我必须拎出泸西烤洋芋了 。
首先要说的是,烤制洋芋这一做法不仅中国有,还受到全球不同民族、不同饮食文化人群的偏爱,国外的餐食中就拿它做主食,比如地中海风情的香草烤土豆、培根烤土豆,以及作为西餐伴侣的碳烤小土豆 。 中式的餐桌上以炒居多,炸、烤的做法以南方为盛,口味更是丰富精彩 。
泸西洋芋淀粉含量高,一经高温烘烤就皮开肉绽,露出黄灿灿、粉粉质感的肉来,即使是没有其它佐料提味,本身的香味就够吸引人了 。 可它最大的特色在于配伍洋芋的酱料,不是一种,也不是两种,是多达二十来种!不同的酱料带来的味觉感受极不一样,比如一眼望去绿色系打头的剁青椒,本身带着天然的清香味,剁细后青椒汁液更带出一丝微辣感,经过盐的短暂腌制,混合着蔬菜叶绿素的清新甜辣感和盐味的加持,丰富的味觉随即产生;同样的,加料凉拌过的韭菜、香菜带着被盐分和辣椒素逼出的汁液,渗进洋芋的粉粉面面中;还有油炸的各类酱料,比如蒜油,将蒜粗粗剁过后放入油中炸至金黄色泽,表皮焦脆,嚼起来口感微脆粘牙,带着成品蒜油的浓香 。 油炸系列的香菇、油辣椒、芝麻、花生、瓜子……一大勺抹到洋芋上,再一大口咬下去,那滋味,让你惊叹的同时立马决定:买它!
在泸西街头,这样的烤洋芋摊子很多,搭个伞棚,下面一张不锈钢质感的桌子,桌子一头的下面放着烤炉,上面堆满带皮的洋芋 。 一头的上面是装满各类酱料的罐罐,客人们围着酱料而坐,边流哈喇子边盯着洋芋的生熟进度 。 这样吃洋芋的方式,酱料无限自助,可即兴混合,可择其一种,全凭个人喜好 。
吃罢烤洋芋,不妨逛逛泸西城附近的城子古村 。
出县城约25公里,远远看见如梯田一般的城子古村,整个村落是一种被称作土掌房的建筑,全都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可作晒场 。 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 。 这些建筑多为平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层层叠落,相互连通,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
依山而起的整片土掌房,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 这些建筑从山脚开始,阶梯状向上延伸,每一家的屋顶都成为上面一家的院子,层层级级连成一片 。 拾级而上的房屋总高大概200米左右,虽然面积不算很大,但这种层层垒进的形式,还是给人壮观的感觉 。
村内的道路以石块铺成,比较窄,不通车,只供人畜行走;山前的平地,村里人开耕为农田 。 这种迎阳而建、就地生根的方式,体现了古代先民顺应自然的生存理念 。 古村子里很安静,游客也不多,抬头可见村民放置房顶的粮仓,侧身是悬挂房外的玉米棒子和简单收拾的小花园 。 虽然有的地方已经显露破败,透出老旧的气息,但环境十分整洁,那种迷人的烟火气息会诱惑你步步深入 。
城子古村虽小,但能人却不少,名气很大 。 明成化年间,当地有个叫昂贵的土司,带领村民励精图治,使城子村成为当时广西府的府城,盛极一时 。 村内还有将军府,主人为清朝年间的一名勇士,因骁勇善战,被朝廷封为“锐勇巴图鲁” 。 到了民主革命时期,这里成为泸西地下党的核心堡垒,统一领导、指挥着弥泸地区(含弥勒、泸西、师宗、陆良、丘北、路南等县)游击队的武装斗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