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涨价告吹 消费行业该如何自救?

证券时报采访人员 张骞爻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 报复性消费的呼声不绝于耳 。 近日 , 面对疫情的影响 , 一些餐饮业头部企业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涨价 。 据了解 , 海底捞调整部分菜价 , 整体价格上涨6% , 喜茶平均每杯上涨2元 , 西贝外卖菜品单价明显上调 。 不难看出 , 疫情之后餐企迫切需要盈利来恢复元气 。
由于餐饮行业的特殊性 , 消费者往往对价格更为敏感 , 在这些品牌企业悄然提价后 , 在网络上大面积引发争议 , 食客纷纷表示“不会去吃了” 。 对此 , 海底捞在4月10日迅速做出回应并公开道歉 , 称自即时起 , 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今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标准 。 龙头餐企价格一涨一降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餐饮行业的现实困境 , 同时也为行业复苏提出了新的思考 。
涨价或为持续盈利
回溯事件 , 近日一位北京的消费者在微博晒出的海底捞菜单显示:人均220元 , 血旺半份从16元涨到23元 , 8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 , 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元一位;米饭7元一碗;小酥肉50元一盘 。
对此 , 海底捞公共关系科回应媒体称 , 由于疫情和成本上涨 , 公司调整了部分菜品价格 , 整体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6% , 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 数据显示 , 海底捞2019年的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占了总营收的42.3% 。
【海底捞涨价告吹 消费行业该如何自救?】据了解 , 海底捞从1月26日开始暂停营业 , 直到3月12日才恢复营业 , 停业46天 。 中信建投研报判断 , 疫情造成海底捞2020营收损失约50.4亿元 , 归母净利润损失约5.8亿元 。
抛开疫情带来的损失 。 从海底捞上个月发布的2019年财报可以看出 , 公司的竞争力正在弱化 。
具体来看 , 海底捞2019年营收265.56亿元 , 同比增长56.5%;净利润23.47亿元 , 同比增长43.59% 。 但同店销售增长率却大幅下跌 , 一二线城市同店销售增长率甚至出现负增长 , 翻台率也首次出现下降 。 叠加春节停业的损失 , 通过涨价提高客单价不失为一种维持盈利的手段 。
受疫情影响 , 今年春节期间 , 93%的餐饮企业选择关闭门店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 从2020年3月1日算起 , 5%的样本企业账上没有现金支撑运营;79%的样本企业表示 , 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再过3个月;而表示现金流储备丰厚 , 且能支撑6个月以上的样本企业占比仅为16% 。
此前 , 恒大研究院发布《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指出 , 因此次疫情影响 , 今年餐饮行业零售额仅在春节7天内就会有5000亿元的损失 。 彼时 , 疫情刚开始爆发不久 , 海外疫情尚未严重 。 在全球确诊病例早已突破百万之际 , 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影响将更为持久 。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 只要防疫工作不放松 , 餐饮消费不能完全放开 , 参与涨价的企业也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多 。
事实上 , 眼下涨价的企业不止海底捞一家 。 同样身为明星公司的西贝和喜茶近日也被曝出餐品饮品单价上涨 。
据了解 , 西贝的外卖菜单上 , 土豆炖牛肉涨到了80元 , 而喜茶旗下部分热卖产品的价位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涨了2元 。
西贝工作人员表示 , 涨价是在去年12月份进行的 , 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 菜单价格体现是从今年1月份开始的 。
喜茶相关负责人称 ,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 , 涨价为了保证质量 , 不想因价格降低质量 。
上述企业悄然提价引发了市场巨大争议 。 表示理解的一方认为 , 这些头部企业疫情期间停业时间长 , 门店数量多 , 损失巨大 , 涨价在情理之中 。 对涨价不理解的消费者认为 , 堂食刚刚恢复就涨价让人难以接受 , 拉动消费的方法应该是降价促销而不是涨价增收 。
涨价背后有何逻辑?
对比商场和景区的降价免单促消费 , 此番海底捞和西贝提高客单价的行为被指“不合理” 。 不过 , 餐饮业内人士指出 , 海底捞涨价背后也是有技巧的 。 如果不是个别食客将账单晒到网上 , 消费者不会很明显感觉到提价 , 因为海底捞涨价符合PI值的规律 。 PI值也叫千人购买率 , 即商品的购买指数、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或商品的顾客聚集指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