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丁■抗战时期,国民党壮丁的真实境遇( 五 )


蒋介石看了蒋梦麟的报告后 , 亦深感震惊 , 声称:"觉得无面目作人 , 觉得对不起我们民众" , 并承认"兵役办理的不良 , 实在是我们军队纪律败坏 , 作战力量衰退的最大的原因" 。 [x]
七、《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一半士兵开小差或非战斗死亡
对于国民党政府、军队抓壮丁方面的史实 , 在大洋彼岸 , 我们也能找到确凿的证据 。
抗战时期 , 美军驻华总部政治顾问谢伟思在写给华盛顿的一份报告中讲述了"好几个可怕的故事" , 其中提到:"一个外国人看到 , 因饥饿或疾病而快要死去的士兵被活活打死 , 这样 , 就可以免除背扛肩抬他们的麻烦了 。 "[xi]
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中华民国史》大量引用西方国家的文献及美国国务院档案资料后 , 如是记述了国民党军队的征兵工作:
有钱有势的人逃避征召 , 而无钱无势的国民被强征入伍 。 有些农民简直是在田里劳作的时候被抓去的;另有一些则是被捕去的 , 那些不能买通路子出来的人于是就被编入军队 。
新兵常常被用绳索套在他们的颈子上缚到一起 。 夜里 , 他们可能被剥光衣服 , 以防他们私逃 。 就食物而言 , 他们只得到少量的米 , 因为征兵的军官们为了一己私利 , 惯常"克扣"给养 。 就水来说 , 新兵可能不得不从路边的泥水坑里饮水--这是引起腹泻的一个普通原因 。 疾病很快在应征新兵队中流行开来 。
1944年10月 , 魏德迈将军最初担任蒋的参谋长职务时 , 他了解到士兵因太虚弱而不能行军 , 并且不可能有效地打仗 , 原因多半在于他们是半饥饿的 。 因为长官们习以为常地为自己"克扣"很大一部分 。
据美军军事观察组军官罗曼努斯和森德兰著书记载 , 1945年在西南作战时 , 美国观察家发现第十三军甚至不能步行一小段距离 , "一大批掉队 , 而有许多人因极端饥饿而濒于死亡" 。 美军包瑞德上校则报道说 , 看到国民党士兵们"行军不到一英里 , 就摇摇晃晃倒下来死了" 。 《大公报》的一位采访人员说:"军队开过以后 , 在路旁能发现死亡的士兵 , 一个接着一个" 。
第十八军第十八师被视为一支较好的部队 , 1942年还驻在后方未参加战斗 , 却由于死亡或开小差 , 它的1.1万人中有6千人失踪了 。 高思大使评论道:类似的减员率在所有军区普遍存在 。 即使训练、给养和装备最好的胡宗南精锐部队 , 据说1943年需要补充的比率为一个1万人的师每月600人 。
美国国务院档案中的《一个中国新闻采访人员的1943年5月湖北战役后鄂西湖区见闻》披露 , 官方的统计导致这样的结论:在800多万士兵中 , 大约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去向不明 , 大概不是开了小差 , 就是非战斗死亡 。 [xii]八、金堂县兵役科长交代:
如是抓壮丁
金堂县负责兵役工作的第三任军事科长邹浚哲撰文记载:
在征调壮丁方面 , 照法令是征召适龄中签壮丁 , 而实际上就不一定了 , 纯粹以权势来定 , 都是强征的无势无钱的贫苦百姓 , 或估拉过路苦力、小商和游劫散兵 。 配征兵额大了更会闹得"鸡飞狗跳"、路断人稀 。 一般青壮年都不敢外出上路 , 有的或逃奔外地藏匿 , 或依附于权势 , 保全自己去了 。
在估拉的壮丁当中 , 在县境以内尚未送走以前 , 托有权势者说情 , 尚可用另外一人调换或雇人去掉 。 但在各方面说情都需要花费 , 如向保乡投道 , 对接兵连疏通 , 每名壮丁需黄谷十余石(约三千余斤) 。 如遇到彼此权势互不相让 , 发生争闹械斗的也在所难免 。
办理较困难的是1943年的一甲一丁 , 因数额增大 , 办理更难 。 乡保人员迫于政令 , 无可奈何 , 强拉买卖壮丁成风 , 有把老年去掉胡须冒充年轻的;有强拉僧道(和尚道士)凑足数额的 。 其中费用弊端更多 。 在保甲当中每送一名壮丁 , 摊到各户应出的钱多少不一 , 如系估拉远方的人所耗费用可能少些 , 只给出手拉人的人一切费用;如系本保甲而又有家属的费用就要多些 , 每名大约需黄谷十余石 。 这其中又要以软硬来分 , 硬的闹得凶的家属费用多些 , 软的费用可能少些 。 中间经手人 , 保甲人员 , 从中贪污的又不知道多少 。 种种弊端纷至沓来 , 下级官吏理不胜理 , 听之任之 , 更有浑浊其中 , 大家伙到吃"人骨头钱"(估拉买卖壮丁钱) , 只要对上能敷衍 , 对下能搁平 , 乃为能手 , 所取手段概不过问 , 哪管贫苦民众惨遭蹂躏无处哭诉 。


推荐阅读